石墨烯航空电池:低空经济的“超级能量棒”


来源:中国粉体网   留白

[导读]  2月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正式开工

中国粉体网讯  2月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材院)内一片忙碌景象。当日,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正式开工。这里生产的石墨烯航空电池,将率先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机领域,迈出其助力低空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石墨烯——航空电池的“神奇魔法石”

 

石墨烯,素有“新材料之王”的美誉。它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优异性能,如电热转换效率高、升温速度快、比表面积大等。

 

航材院石墨烯新能源材料中心主任燕绍九表示,应用石墨烯等新型材料技术制造的航空电池,相比传统电池有着显著优势,能量密度能提升50%以上。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或质量下,石墨烯航空电池能够存储和释放更多的电能,为飞行器提供更强劲、持久的动力支持。

 

低空经济与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紧密纽带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2024年,各地纷纷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和行动方案,其中高性能动力电池的研发应用被多次提及。

 

就如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电池一样,未来低空经济的主力场景,如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与无人机等的规模化推广应用,高性能动力电池是关键因素。据了解,动力电池成本约占新能源车总成本的30%-40%,由此不难看出,我国航空动力电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正因如此,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具备技术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投身其中,致力于打造低空经济的“动力源”。

 

航空动力电池的严苛标准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航空动力电池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安全性、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快充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都需要达到更高的水平。

 

其中,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核心指标,它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使用效率。能量密度的定义是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释放出的电能,单位为瓦时/千克(Wh/kg)。传统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250Wh/kg,与航空煤油相比,不到其1/40。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2024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指出,电池续航问题是当前制约无人机发展的一大瓶颈。

 

石墨烯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中的关键作用

 

为了突破电池性能的瓶颈,引入新材料成为了重要思路之一,而石墨烯凭借其独特的性能脱颖而出。它导电导热性能良好,比表面积大,加入锂电池后能够极大地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例如,在研发能量密度有望超过600Wh/kg的锂硫电池时,就需要借助石墨烯的高导电和大比表面积特性。

 

然而,目前市场上航空电池的能量密度距离400-500Wh/kg的门槛仍有一定差距。航材院专家介绍,400Wh/kg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达到这一数值,大概相当于常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2倍动力,足以支持小型通用飞机的飞行。

 

飞行汽车赛道迎来"续航革命"

 

2024年11月12日,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完成全球首次公开飞行这款计划于2025年底开启交付的"陆空两栖"装备,得益于石墨烯进一步应用于航空电池,其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相比于前代小鹏X2飞行汽车的190Wh/kg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已实现垂直起降与短途飞行,可满足6C快充场景,在保证高功率、高快充能力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和安全性能的跨越式提升。

 

石墨烯航空电池虽已迈出发展步伐,但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提升电池性能,突破能量密度的限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石墨烯航空电池将为低空经济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的低空领域充满更多的创新活力与无限可能。

 

参考来源:

科技日报:石墨烯航空电池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小鹏汇天官网、常州日报

谭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