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锂新技术,打破锂云母应用“紧箍咒”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锂云母提锂新技术破解环保与成本困局。

中国粉体网讯  锂被誉为“21 世纪的能源金属”。自 200 多年前被发现以来,锂的用途也从陶瓷等传统领域向电池等新兴领域转变,87% 应用于电池领域。如今,随着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越来越重视,锂电池需求将保持旺盛态势。


全球锂未来需求量预测(金属)



然而,全球锂矿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锂三角”和澳大利亚。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未来锂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短期内供应相对充足,但长期将供不应求且缺口越来越大。尤其中国锂产业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但锂原料对外依存度高。


对此,我国锂盐行业利用国内盐湖卤水、锂云母锂辉石等原料生产锂盐,其中,锂云母是我国锂原料供应占比最大的一类。但是,锂云母总体品位较低,优质锂资源较少。而且传统的提锂工艺长期被环保压力与资源浪费两大难题束缚。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研发,力求打破阻碍行业发展的“紧箍咒”。


锂云母提锂的难点


锂云母提锂的难点在于其中含有钾、铝、氟等杂质,提取过程复杂性。目前,锂云母提锂的主要方法包括硫酸法、硫酸盐法、石灰石法、压煮法等。这些工艺各有特色,但也面临经济效益、环保或技术瓶颈。


各锂云母提锂工艺的对比



大中矿业:锂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节约3000元/吨的原料成本


日前,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公司发布锂渣无害化综合提锂技术中试成果。相较于传统工艺,大中矿业锂渣无害化综合提锂技术成功将锂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这一突破意味着相同数量的锂矿原料,能够产出更多的锂产品,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以生产1吨碳酸锂为例,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可少用约2.5吨2.3%品位的锂云母精粉,按当下市场价格,仅此一项就能节约3000元/吨的原料成本,极大地减少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中试验证,新工艺实现锂渣无毒化,其各项毒性指标均符合一类工业固废标准,成功将“毒瘤”转化为“资源”,解决云母提锂环保难题。


金银河:技术革新驱动锂资源全利用


早在2016年,金银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碳酸锂技术实验室就启动了低温碳酸云母提锂技术的研发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该实验室成功验证云母提锂技术。随着工艺愈发成熟,金银河加大投入,于2021年2月成立江西金德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德锂”),专攻云母提锂技术。


金德锂提锂技术与传统高温工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其低温硫酸法将反应温度控制在300℃以下,大幅降低能耗,同时采用全程密闭连续生产工艺,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此外,全元素高值化利用是该技术的一大亮点,可同步回收铷盐、铯盐、硫酸钾、硅砂及明矾等高附加值副产品,其经济价值远超碳酸锂本身,成功构建“一矿多产”的循环经济模式。


江西省低品位锂云母开发与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


日前,江西省“低品位锂云母矿清洁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经过3年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目开发了锂云母短流程高效浮选分离新技术。


该项目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宜春时代新能源资源有限公司、赣州好朋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主要针对锂云母矿入选品位低、分选效果差等系列重大共性问题,开展低品位锂云母矿清洁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研团队在锂矿石智能分选、锂云母浮选药剂与新工艺、伴生的钽铌锡矿物及共生的铷铯资源综合回收、长石石英绿色浮选分离、锂云母冶炼渣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除此之外,宜春龙蟠时代锂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近期公开“一种锂云母低温焙烧提锂工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发明“一种降低锂云母焙烧温度并协同提取锂铷铯钾的方法”;中南大学公开“回收锂云母中锂、铷、铯元素的方法”;湖南紫金锂多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开“一种低锂含量云母浸出液中分离提取碳酸锂的方法”……综合而言,锂云母提锂工艺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保等因素,实现可持续、高效、清洁的锂资源开发利用,未来仍需加强研究。


信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证券日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矿业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499605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