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范德瓦尔斯力对滑石磨矿过程的影响


来源:辽宁鑫达滑石   曹心愚

[导读]  如何通过磨矿工艺优化实现高径厚比滑石粉体的制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中国粉体网讯  滑石(化学式Mg3Si4O10(OH)2)是一种典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独特的T-O-T(硅氧四面体-镁氧八面体-硅氧四面体)层状结构赋予了滑石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润滑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这些性质使得滑石成为塑料、橡胶、涂料等工业领域的重要填料和改性剂。然而,滑石的应用性能与其颗粒形貌密切相关,尤其是径厚比(颗粒直径与厚度的比值)成为影响其在塑料中增强效果的关键因素。高径厚比的滑石粉体能够显著提高塑料的拉伸强度、阻隔性和尺寸稳定性,因此,如何通过磨矿工艺优化实现高径厚比滑石粉体的制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滑石的粉碎加工(磨矿)过程中,如何选择性破坏层间结合力(范德瓦尔斯力)而避免损伤层内化学键(共价键与离子键),是实现高径厚比滑石粉体制备的核心挑战。本文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视角,系统分析了磨矿工艺对滑石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及为滑石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滑石的晶体结构与力学特性


1.1 滑石的层状结构特征


滑石的单层厚度约为1纳米,层内通过强化学键紧密结合。硅氧四面体(Si-O)和镁氧八面体(Mg-O)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刚性的骨架结构,键能高达500千-1000千焦/摩尔。这种结构使得滑石层内具有极高的抗剪切能力和稳定性。然而,相邻层间则通过较弱的范德瓦尔斯力和少量氢键结合,作用力强度仅为0.1千-10千焦/摩尔。这种结构差异导致滑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优先沿层间解理面断裂,而层内结构则保持相对完整。


1.2 范德瓦尔斯力的作用机制


范德瓦尔斯力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由瞬时偶极-诱导偶极作用产生。其强度与分子间距的六次方成反比,因此,在分子间距较小的滑石层间,范德瓦尔斯力表现得尤为显著。尽管范德瓦尔斯力相对较弱,仅为层内键能的千分之一左右,但它却是决定滑石层间结合强度的关键因素。此外,范德瓦尔斯力还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即层间剪切模量远低于层内平面方向的弹性模量。这一特性为通过机械剪切力选择性剥离滑石层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磨矿过程中滑石结构的破坏机制


2.1 传统磨矿工艺的局限性


传统磨矿工艺,如球磨或冲击式粉碎,主要通过高能碰撞破碎矿物颗粒。这种工艺在滑石粉碎过程中会产生随机方向的应力,导致层间和层内结构同时受到破坏。因此,传统磨矿工艺制备的滑石粉体往往具有较低的径厚比,颗粒厚度增加,从而降低了其在塑料中的增强效果。实验表明,未经优化的磨矿工艺可使滑石径厚比从天然状态的20:1降至5:1以下,严重制约了滑石在高性能塑料中的应用。


2.2 选择性破坏范德瓦尔斯力的策略


为实现高径厚比的滑石粉体制备,需在磨矿过程中优先破坏层间范德瓦尔斯力,同时保护层内结构。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关键技术策略:


(1)剪切力主导的粉碎方式


设备选择:鑫达集团研发室购进先进设备,采用层压剪切式磨机(如棒磨机、立式搅拌磨或者机械磨)代替传统的冲击式磨机。层压剪切式磨机通过两个相对旋转的辊子对矿物颗粒施加剪切力,使其沿层间方向剥离。


力学模拟: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剪切角度,建议控制在30°-45°之间,以确保应力沿层间方向集中,有效破坏范德瓦尔斯力。


(2)温度场调控


温度范围:在40-80℃范围内,范德瓦尔斯力因分子热运动增强而进一步弱化,而层内化学键则相对稳定,不受温度影响。


控温磨矿:通过精确控制磨矿过程中的温度,可以显著提高滑石层的剥离效率。实验表明,控温磨矿可使剥离效率提高30%以上。


(3)表面改性剂辅助剥离


改性剂选择 :添加硬脂酸、硅烷偶联剂等极性分子作为表面改性剂。这些改性剂的亲水端能够吸附于滑石层表面,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削弱层间作用力。


浓度控制:改性剂浓度需控制在0.5%~2.0%之间。浓度过低时,改性效果不显著;浓度过高则可能导致颗粒团聚,影响分散性。


3. 高径厚比滑石粉对塑料性能的影响


3.1 增强机理分析


当滑石径厚比大于15:1时,其在塑料基体中能够形成类似“纳米片”的分散结构。这种结构对塑料性能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力学性能:片状滑石颗粒通过“桥梁效应”传递应力,有效提高了塑料的拉伸强度。实验表明,添加高径厚比滑石粉体的塑料拉伸强度可提升20%~40%。


阻隔性能:高径厚比的滑石颗粒能够延长气体扩散路径,显著降低塑料的氧气透过率。实验数据显示,氧气透过率可降低50%~70%。


热稳定性:滑石片层能够抑制聚合物链段的运动,从而提高塑料的热变形温度。实验证明,热变形温度可提高10-15℃。


3.2 工业应用案例


辽宁鑫达滑石研发中心采用优化后的磨矿工艺(剪切磨+1.5%硅烷改性)制备了径厚比为17:1的滑石粉体,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PP)的改性中。改性后的聚丙烯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弯曲模量从1.8 GPa提升至2.5 GPa;同时,缺口冲击强度保持率大于90%,克服了传统填料增刚降韧的缺陷。这一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高径厚比滑石粉体在塑料改性领域的巨大潜力。


4. 结论与展望


辽宁鑫达滑石研发中心的研究揭示了范德瓦尔斯力在滑石磨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通过工艺优化实现层间剥离与层内保护的技术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磨矿工艺参数(如剪切力强度、温度控制及表面改性剂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滑石颗粒的径厚比,进而显著增强其在塑料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能力。这些发现不仅为滑石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塑料工业的性能提升开辟了新途径。


滑石粉作为塑料工业的重要功能填料,鑫达集团所生产的产品,具有高径厚比、优异的分散性和界面结合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


未来辽宁鑫达滑石集团研发中心将进一步探索以下几个方面:


超细粉碎过程中层间力的动态响应机制:深入研究滑石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层间力的变化规律,为更精细地调控磨矿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新型表面改性剂与剪切力场的协同效应:开发具有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表面改性剂,并研究其与剪切力场的协同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滑石粉体的剥离效率和分散性。


高径厚比滑石在生物降解塑料中的应用潜力:探索高径厚比滑石粉体在生物降解塑料中的增强效果及环境友好性,为推动绿色塑料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层状硅酸盐矿物粉碎机理研究[J]. 矿物学报, 2020, 40(3): 12-18.

[2] Wang Y, et al. Enhanced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talc/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via surface modification[J]. Composites Part B, 2021, 215: 108852.

[3] 国际滑石协会. 滑石工业应用技术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4] Smith D E, et al. Interlayer interactions in layered silicates and their impact on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J]. Chemical Reviews, 2016, 116(7): 4982-5034.

[5] Liu X, et al.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alc-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J

(作者:曹心愚;单位:辽宁鑫达滑石集团有限公司)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