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调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拟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


来源:中国粉体网   乔木

[导读]  2025年1月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中国粉体网讯  2025年1月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加强技术进出口管理,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商务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拟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进行调整。拟新增1项技术条目、修改1项技术条目、删除3项技术条目,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创造积极条件。


以下为调整内容全文: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内容


一、禁止出口部分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删去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编号:085001J)条目。

 

二、限制出口部分 


(一)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删去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编号:085001X)条目。

2.删去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编号:085002X)条目。 


(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编号:252604X),控制要点:


 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 

(1)化学通式LixFeyMzPO4,其中 x,y,z≥0,M为除 Li、Fe 之外的其他一个或多个元素 

(2)该材料在30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58g/cc,0.1C可逆容量≥160mAh/g,首次库伦效率≥97% 


2.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 

(1)化学通式 LixFeyMnzMaPO4,其中 x,y,z,a≥0, M为除 Li、Fe、Mn 之外的一个或多个元素 

(2)该材料在30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38g/cc,0.1C首次库伦效率≥90%,0.1C 可逆容量≥155mAh/g,0.1C平均电压≥3.85V,1C放电容量保持率≥97%,2C放电容量保持率≥95% 


3.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 

(1)磷酸铁、磷酸铁锰、电池用草酸亚铁、电池用磷酸二(一)氢锂、电池用磷酸锂制备工艺,其中磷酸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振实密度>2.1g/cc,磁性异物<10ppb”。 


(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将有色金属冶金技术(编号:083201X)控制要点2修改为:“通过离子交换法、树脂法等方法从氧化铝母液中提取金属镓的技术和工艺”。

2.在有色金属冶金技术(编号:083201X)项下新增控制要点:


“9.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 

(1)基于含锂净化液制备碳酸锂技术 

(2)碳化热解提纯技术 

(3)母液循环使用技术 

(4)连续生产自动控制技术 

(5)氢氧化锂碳化技术 


10.锂辉石提锂生产氢氧化锂技术 

(1)基于含锂净化液制备氢氧化锂技术 

(2)冷冻析钠技术

(3)蒸发结晶技术 

(4)连续生产自动控制技术 

(5)粉碎干燥技术


11.金属锂(合金)及锂材制备技术 

(1)多阳极电解技术 

(2)金属锂蒸馏提纯技术 

(3)金属锂(合金)及锂材压延加工技术 


12.原卤直接提锂技术 

(1)吸附剂材料合成技术(铝系、钛系、锰系) 

(2)卤水吸附提锂PID流程、吸附和膜集成配套装置等技术 


13.含锂净化液制备技术 

(1)离子交换除杂技术 

(2)含锂溶液除 B、Ca、K、Na、S等技术 

(3)膜分离、电渗析除杂技术”。


磷酸铁锂全球化


凭借相对于三元锂电池更高的性价比,磷酸铁锂(LFP)电池短短几年内,迅速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进入2024年,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也开始选择LFP电池。雷诺、stellantis、通用、现代、大众等多家欧洲车企,均已表明将在入门级车型中导入LFP电池。同时,海外储能系统集成商、业主也几乎全部倒向磷酸铁锂路线,在未来储能产品中逐步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替换由日韩电池企业过去长期主导的三元电池。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欧美方面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一系列限制政策和法案,为应对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本次修订新增禁止对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等新兴关键技术出口,保护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