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所用的红纸也细分为朱笺、大红、顺红、梅红、万年红等多种。比较有名的是万年红纸。
民间尚红。在清代,皇宫里的春联都是白色的宣纸或者白绸来写的。这是因为清宫背景特殊,在整体红色背景下若用红绢或红纸春联,既不美观也不协调。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丝绸不闻声”,这是对宣纸的生动写照。2009年9月30日,具有千年历史的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真正的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和长秆沙田稻草为主要配料按不同比例搭配而制成的手工高级纸张,宣纸制作的100多道工序。
宣纸的润墨性取决于青檀纤维细胞壁上皱纹中积留的碳酸钙粒子的数量,皱纹多则积留的碳酸钙也多。由于在生产宣纸过程中,少不了使用石灰(氧化钙)处理浆料,其中便保留有钙离子,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它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钙而沉积下来。因此,深藏在青檀纤维内的富有碱性的碳酸钙微粒,既能提高吸附墨、水的能力,又能起到中和作用、防止纤维素发生酸性降解。
绿水迎春春常在,青山报喜喜盈门
除了红纸春联,春联还有黄色、白色、绿色等。白色在中国既有清爽、无瑕、简单之意,又象征着死亡与不祥。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贴福不贴春。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左右联勿颠倒。春联在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最后读“横批”。所以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可凭春联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上下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三、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指第一、二声)。例如:小院栽花香四季(“季”是仄声),大门结彩乐全家(“家”是平声)。
春联倒贴有学问。从民俗上讲,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东西的缸上贴「倒福」,寓意福倒不出来,表达福满之愿。像家里大门或公共场所,福字不能倒贴,否则会把福气倒光。
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点点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