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为了深入交流医药粉体制备工艺及实际生产难点,展示最新医药粉体工艺设备,中国粉体网以“从粉体技术,论制药工艺”为主题,于2024年7月3-4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第六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会议期间,我们邀请到与会专家、学者做客“对话”栏目,进行视频访谈。现在我们邀请到的是来自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徐玉文博士。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徐玉文 博士
1、中国粉体网:徐博士,请您介绍下山东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吸入制剂方面的优势?
徐博士: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承担行政审批的注册检验和上市药品监督检验,拥有国家药监局仿制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搭建了吸入制剂体外评价平台,同时于2022年获批山东省发改委“吸入药物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基于监管和产业的需求,山东省食药检院搭建了在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吸入制剂体外评价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药物的体外评价,评价上市药品与原研制剂的差异,有什么样的风险,同时基于这些差异、风险、技术的不足,我们研究一些技术来推动监管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支撑产业发展,攻克吸入制剂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技术壁垒。
2、中国粉体网:徐博士,吸入制剂药械组合产品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谈谈您对“特殊性”、“复杂性”的理解?
徐博士:吸入制剂产品是一个药械组合产品,它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比较特殊,是药、械、人三方的一个组合体,只有协调一致,这个产品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基于这个特点,这个产品很复杂。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作为吸入产品,它的粒子大小决定这个产品能否到达有效的作用部位,也就是有效药物沉积,如果一个药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再有效都是无用的。
(2)肺部是一个复杂的人体器官,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对外来异物包括吸入产品粒子存在排斥,主要通过气流排出体外或者自身细胞吞噬实现排斥过程。吸入制剂要发挥作用,必须在到达作用部位的同时,快速、有效的溶出、然后通过有效的渗透、被有效的吸收利用,基于溶出、渗透、吸收等环节,吸入制剂机理很复杂。吸入制剂是一个药械组合产品,因此,在进行制剂工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药物处方,还需要考虑给药器具,实现协同性一致。
(3)在研发过程中,国家的法规政策更新没有那么与时俱进,没有给出明确的评审指导,所以吸入制剂的复杂性也在这里,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也更加剧了产品的复杂性。
同时也呈现出这个产品的特殊性,对于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吸入制剂是一个药械组合产品,其次,用药的途径不一样,作用部位肺部很敏感很脆弱。
3、中国粉体网:徐博士,干粉吸入剂作为现在最难进行仿制药品之一,其研究的主要难点在哪?
徐博士:吸入制剂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首先一个处方的筛选,必须要有基础理论的支撑,虽然现在交叉学科很多,但是这块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其二这个产品,药物粒子的粒径大小在5μm以下,目前对有效粒径大小的控制手段有限。粉体粒径小了会带来表面电荷吸附、相互排斥等现象,因此在设计、优化处方时,就带来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生产线进行分装时,由于静电作用,这些粒子大小的相互作用很难达到质量控制一致,因此也很难实现产业化;第三,即使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如何来评价吸入制剂,现在缺乏体外评价的手段。常规的手段主要用于口服制剂等,不适用于吸入制剂。就像前面报告中提到的,如何构建一个仿生的体系,用有效的体外评价代替体内的吸收过程,达到一个体内外相关,这方面的技术目前很缺少。
4、中国粉体网:徐博士,干粉吸入剂的质量控制研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哪些粉体性质?
徐博士:干粉吸入剂的质量控制强调的是系统性,作为吸入制剂要全生命周期的控制。而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控制,首先是归结到处方工艺上,比如基于呼吸道的情况来进行处方的理论设计;同时在制剂过程中,将药物粉体进行表征,对表征手段的控制要列入正常的质量标准中。到底是多大的微粒,多大的粒子有什么样的形态、形貌,这些决定了在生产中能否有效的产业化。虽然说3μm的粒子很好,但是实际上是3μm的粒子吗?它的形态、形貌以及电荷之间、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研究清楚了吗?利用什么样的表征手段研究清楚了?怎样利于产业化?理论上,整个过程都可以做到,但是在实际产业化过程中,在有效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能否用合适的方法、合适的策略既能实现产业化,又能做到安全有效的质量控制,这是很关键的。同时上市后,吸入制剂产品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吸入粒子发生凝聚、排斥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温湿度、包材相容性的影响,这些都是后续需要控制的,目前这些合适的控制方法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欠缺的。
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从设计开始到工厂的产业化,再到上市后具体的质量控制及其应用,是整个的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在吸入制剂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关键技术和有经验的指导。应用环节也很重要,以气雾剂为例,一个没有用过气雾剂的人,是无法将药物粒子吸入到有效部位的,在临床上也需要指导。希望国内的吸入产品能像美国那样有重大突破,有新产品的获批,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做的大都是仿制,高端一点是改良,创新性药物还是比较少。相信这个进程在今后会随着各种学科技术的交叉发展而加速。
5、中国粉体网:徐博士,请您聊一下吸入制剂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
徐博士:现在国内的吸入制剂产品基本被国外的巨头垄断,比如GSK、阿斯利康等,主要的产品几乎都在他们的垄断之中。国内做的比较多的是吸入溶液剂,吸入溶液剂的门槛很低,相对复杂的吸入气雾剂、粉雾剂近十年几乎没有审批。之前批过的控制技术和产品的质量相对较低,一些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还掌控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从市场因素讲,国内患者对国内的吸入制剂认可度比较低。因此,我们要从各种技术、各种产品上进行突破,给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产品、更多的选择,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医药“十四五”规划以及各省医药规划,已经把这种特殊的吸入制剂产品列入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之中,比如省内的京卫制药,已远远走在大多数企业的前面,未来2~3年,估计会有多个吸入气雾剂、粉雾剂以及鼻喷产品的上市。
中国粉体网:非常感谢徐博士接受我们的采访!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