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北方稀土旗下中鑫安泰新材料公司年产8000吨稀土金属及合金项目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9322.32万元,预计2027年投产。届时企业年产能将跃升至15000吨,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化稀土金属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北方稀土在产业链上游的战略控制力。
技术创新双驱动:绿色工艺+数字管控
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氟化物体系电解技术,通过稀土氧化物直接电解实现元素100%回收,并创新设计氟化物循环系统,大幅降低污染排放与能耗(较传统工艺能耗降低20%)。同步引入智能制造系统:
全流程自动化:自动加料机与PLC系统实时调节电解温度、加料精度;
生产可视化管控:关键参数动态监控,人工操作减少50%;
该模式为稀土行业首个实现电解环节智能化落地的项目,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数字化示范工程"。
产能直供高端制造:锁定新能源核心材料缺口
新产线聚焦三大战略产品:
镨钕金属3700吨:满足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占全国年需求的15%;
镧铈金属3300吨:应用于储氢合金及石油催化剂;
钆铁合金1000吨:用于高端稀土钢及磁致冷材料。
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40亿元,可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机材料需求。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国内钕铁硼产量突破27.64万吨,但高端金属粉年进口依存度仍达35%,本项目将显著缓解进口依赖。
战略协同:打造包头千亿级稀土产业集群
项目落地包头稀土高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战略高度契合。根据规划,包头市力争2025年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升级与生态构建,推动稀土产业从原料端向应用端延伸。中鑫安泰项目作为区域重点工程,不仅提升企业自身产能与技术水平,还通过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模式,为包头建设全国最大稀土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提供支撑。
随着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产业扩张,2030年全球高性能稀土需求将达28万吨。中鑫安泰项目的落地,标志着中国稀土冶炼技术正式进入绿色智造时代,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提供核心支撑。
参考来源:
中国稀土网、包头市政府官网、北方中鑫安泰公众号、长江有色金属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