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近日,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1967.3-2025《稀土永磁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第3部分:电阻率的测试》,并将于2026年1月实施。该标准由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将进一步提升稀土永磁材料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稀土永磁材料产业迈向标准化、高端化新阶段。
技术空白与标准突破
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等)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设备及高端工业电机中扮演核心角色。其电阻率直接决定电磁转化效率——电阻率越高,交变磁场下涡流损耗越低,电机性能越稳定。然而此前:
国内无统一电阻率测试标准,企业沿用不同方法(如四探针法、范德堡法),测试结果偏差高达15%;欧美日企业垄断检测认证,中国高端磁材出口常因数据可比性不足遭技术壁垒。
新国标核心突破
新国标首次建立全流程技术规范:描述了稀土永磁材料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包括凯尔文法、范德堡法和四探针法。适用于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烧结钐钴永磁材料电阻率的测试。
凯尔文法适用于测试稀土永磁材料垂直于易磁化方向、平行于易磁化方向或与易磁化方向成其他角度(指测试电流方向与易磁化方向夹角)的电阻率。
范德堡法适用于测试稀土永磁材料垂直于易磁化方向的电阻率,尤其适用于测试薄片状晶界扩散材料的电阻率。
四探针法适用于测试稀土永磁材料永磁材料垂直于易磁化方向的电阻率。
产业影响与战略价值
1. 重塑市场竞争力
降本增效:统一标准减少重复检测成本(预计企业年均节省超2000万元),推动国产磁体出口单价提升8%-10%;
技术自主:打破日立金属“低涡流损耗磁体”专利壁垒,中国磁体在高频电机领域渗透率有望突破30%。
2.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蔚来等企业永磁同步电机损耗率可降低12%,提升续航里程;
风电产业:10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需超高电阻磁体(>1.2 μΩ·m),新标确保材料可靠性;
未来赛道布局:为固态储氢(稀土镁镍基合金)、磁浮交通(高温超导磁体)提供检测基石。
展望:从“资源输出”到“标准输出”
新国标标志着中国稀土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主导的关键跃升。包钢集团同步推进:
检测平台升级: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筹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投资3.6亿元);
国际标准布局:2025-2030年规划主导修订ISO/TC 79轻金属合金中的稀土添加剂标准。
稀土永磁电阻率国标虽仅是一项检测规范,却是撬动千亿高端应用市场的“支点”。当中国定义“什么是合格磁体”,全球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的命脉便真正握于手中。
参考来源:
包头稀土研究院官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稀土行业协会2025年度白皮书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