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最新消息,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华关税上调至125%。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签署两项“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4月5日开始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征收10%的基础关税,4月9日起将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
此次对中国加征34%的“对等关税”,叠加2月、3月累计加征20%关税,再加上美国目前对中国电池产品征收3.4%的基础关税,以及其计划在2026年对来自中国的储能电池施加25%的301条款关税(该税率已适用于动力电池),使得中国出口美国的电池产品,被征收的关税累计将升至82.4%。
中美锂电贸易现状
美国锂电池进口长期依赖中国。美国2024年锂离子电池需求测算超过130GWh,但大多电池厂在近年投产,产能利用率处于爬坡阶段。美国整体上锂电池自供率较低,特别是储能电池领域,自供率不足20%。中韩日三国长期作为美国国内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来源地。2022年以来,中国来源锂电池占美国进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同时,美国也是中国目前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仍为美国,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的25%,占比较2023年提高4.2个百分点。自2020年以来,美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锂电池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
影响几何?
行业分析指出,本轮关税政策对中国锂电出口将产生多维度冲击。
在直接影响方面,动力电池领域因受此前《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中国对美出口已基本停滞,影响相对有限。而储能电池方面,美国基本采购中国的铁锂电芯,眼下301条款关税还未生效,加征关税短期内或有抢装需求。
从企业的回应中也能看出短期内加征关税对国内企业影响较小。4月7日,欣旺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销往美国产品主要为间接销售,对公司影响较小;孚能科技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出口地区以欧洲为主,美国出口占比较小,美国增加关税对公司经营影响程度较小;中国目前第二大储能电池出口商亿纬锂能表示,目前直接出口美国的占比低于4%。短期看,公司与美国客户主要采取FOB(离岸价)模式进行结算,这种模式下公司不承担关税成本,因此当前关税政策对现有合同的交付不造成成本影响。
间接影响方面,国内的电池新能源产品很少直接出口到美国,普遍借助东南亚、欧洲等地区进行规避风险。而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具有广泛覆盖性,越南(46%)、泰国(36%)、马来西亚(24%)等传统转口枢纽均被纳入加征范围,中国企业原计划通过“绕道出口”的路径被堵,将会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关税大幅提高使中国锂电池产品成本优势大幅下降,利润进一步被挤压。主要汽车或储能制造商可能会因关税调整而调整供应链策略,减少对中国电池的依赖,这将对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产生冲击。
三招反击
面对目前的关税政策,中国企业通过多方面努力加速布局全球市场。
技术“突围”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以技术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关税对利润的影响,同时满足美国市场对高品质电池的需求。
此外,加大对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快速迭代。2025年以来,中国电池企业对固态电池的研发、装车加速,有望在下一代电池技术浪潮中形成新的领先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钠电池随着量产应用带动规模化降本,未来也有望绕过锂电池关税限制。
本土化布局
长期来看,新能源企业在美国当地扩产,或是应对本轮关税冲击的最有效手段。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规避高关税壁垒。如宁德时代以技术授权模式与福特公司在美国合作建设电池工厂,国轩高科有序推进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锂电池项目,并计划再建电池工厂和材料工厂。
开发新兴市场
此次关税大棒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海外市场的多元化布局,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国内企业加大对东南亚、中东、欧洲、澳洲、南非等地区市场的开发力度,挖掘这些地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对电池的需求,将业务重心向其他潜力市场转移,降低美国市场关税对企业的影响。
此外,国内锂电企业的出海目的地已不再局限于东南亚和欧美地区。一些企业已经在海外其他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如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等地有生产基地,孚能科技与土耳其电动汽车品牌客户成立合资子公司并已投产。
参考来源:五矿期货、国际金融报、中信建投、真锂研究、高工锂电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