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在《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列举的质量研究包括鉴别、含量测定和脂质相关降解产物检测、粒径及其分布、结构和形态、包封率、表面电荷、脂膜的热力学性质、包封体积、包封药物的状态、体外药物释放和药物泄漏、pH值、脂质体药物的药脂比、脂质体药物混悬液的黏度、无菌、热原和细菌内毒素等。
在质量研究与理化性质表征的基础上,应结合脂质体的药学研究数据,建立脂质体药物的质量控制策略。以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为例,应对多项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研究指标
(1)粒径、结构和形态
脂质体的粒径及其分布影响脂质体包封药物的能力、脂质体微粒的稳定性、药物的释放行为以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等,通常采用动态光散射(DLS)检测;脂质体的结构和形态则采用显微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
(2)表面电位
脂质体的表面电荷影响脂质体的聚集、体内清除、组织分布以及和细胞的相互作用。一般通过Zeta电位测量自然带电胶体粒子之间的排斥静电相互作用强度用于评估脂质体的表面电荷。如果体系中的所有粒子都具有较大的负或正Zeta电位,它们将倾向于相互排斥,因此不会有聚集的趋势。通常认为当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30mV的粒子是稳定的。
(3)包封率与载药量
在某些情况下,游离药物(未包裹在脂质体中的药物)会在体内表现出不良/毒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定义和检测脂质体系统的药物包封非常重要。包封率是指包封在脂质体内(包括水相和脂质双分子层)的药量占制剂中药物总量的百分比,而载药量则是脂质体中药物量占脂质体总量(包括药物和膜材)的百分比。包封率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载药量影响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
当然,脂质体产品开发的主要难点还是在于工艺开发,为保障产品质量,同时需要对每种组分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检测。
大规模脂质体生产工艺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