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界2019年两院院士拟推荐候选人盘点(三)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材料界2019年两院院士拟推荐候选人盘点(三)

中国粉体网讯

1、庄林,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庄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洁净能源电化学转化,主要开展燃料电池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涵盖“计算-材料-催化-器件”4个方面:“计算”方面包括基于密度泛函计算的催化剂设计,介观尺度材料与过程的分子模拟;“材料”方面的研究包括新型纳米电催化剂(低铂与非铂),碱性聚合物电解质,新型储能材料;“催化”方面主要是关键电化学反应的原位谱学研究(红外、质谱等),模型催化剂与分子电催化;“器件”研究是针对实际应用,发展完全不使用贵金属的燃料电池,以及新概念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储存技术。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庄林教授课题组在两个方面形成突出的研究特色:(1)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研究;(2)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电催化研究。



拟推荐学会:中国化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科学院院士

2、董瀚,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稀土合金分会会长;中国内燃机学会新材料分会主任委员。注重钢铁材料技术基础研究:(1)变形诱导相变理论(DIT理论)与技术,微晶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多相、亚稳、多尺度”组织(M3)调控理论与技术,第三代汽车钢和高强塑韧低合金钢技术获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致力于特殊钢行业技术进步。开发了多个合金结构钢(齿轮钢、螺栓钢、非调质钢、弹簧钢、轴承钢等)品种,为武器装备发展研制了多个兵器钢(装甲钢、枪炮身管钢、弹钢等)。提出了特殊钢产业发展的“材料生产—零件制造—服役评价”匹配说。创新设计并建设了中高合金特殊钢园坯立式连铸生产工艺流程。


拟推荐学会:中国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工程院院士

3、朱荣,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端金属熔炼及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喷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电冶金分会主任、特殊钢分会副主任、炼钢分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加热》编委。提出并研发出新一代电弧炉冶炼技术—“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评为《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技术要闻”,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十余项。在特钢冶炼领域负责多项国家项目,合作开发的“高钒高耐磨合金材料技术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提出并研发CO2-O2混合喷吹炼钢技术,开创了炼钢节能减排的新途径。共获发明专利40余项,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拟推荐学会:中国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工程院院士

4、翟启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先进凝固技术中心主任、上海材料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获奖人。主要研究领域:金属凝固过程与控制技术。先后主持国家863、973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近80余项,提出了脉冲磁致振荡等10项金属凝固组织细化新技术,开发出离心铸造双金属复合辊圈等9项新产品,申报及获得发明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及省部科技奖8项,有11项技术成果投入应用。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

拟推荐学会:中国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科学院院士

5、郭学益,工学博士,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先后负责完成包括国家及省部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重点基金、企业横向合作等数十项课题研究,在有色金属复杂资源处理、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及先进电池材料、环境材料等方面拥有系列原创性成果。现已出版专著6部,近年来,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100余篇次被SCI、EI检索;已获得授权专利75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获湖南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拟推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工程院院士

6、刘风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系主任。科研方向:氧化铝生产新理论、新技术;电解铝生产及节能环保新理论、新技术;冶金用新型炭素材料生产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冶炼过程数值模拟仿真。主要学术成就:“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第二届国家杰出工程师奖;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专家;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轻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第四、五、六届铝用炭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奖2项(排名第一、第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撰写出版中英文专著4本,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40余件;制订国家标准6项。

拟推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工程院院士

7、熊翔,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C/C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材料学部委员。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6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申请发明专利16项,获得发明专利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总装预研项目1项、国防军工配套项目多项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科研任务。


拟推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工程院院士

8、胡岳华,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校长。国际矿物加工委员会教育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业协会选矿委员会副主任。担任Physicochemical Problems of Mineral Processing顾问编委,minerals、Minerals &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Mineral Processing and Extractive Metallurg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的编委。在矿物加工工程学、表面及胶体化学、溶液化学、电化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性和创造性贡献有:创立了铝-硅矿物浮选分离界面物理化学理论;建立了矿物浮选分离溶液化学和微细粒矿物界面极性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浮选溶液化学这一新的学科方向。形成的多项浮选新技术,解决了我国低品位铝土矿、镍钼矿等浮选难题,实现了浮选100年历史上低铝硅比铝土矿浮选首次工业应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镍钼矿选矿厂。

拟推荐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拟推荐类型:中国科学院院士

资料来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第十九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网站、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中国钢研战略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

推荐14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652480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