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走私触目惊心 究竟谁在“偷鸡摸狗”?


来源:天山网

标签稀土
新华社电“2011年国外海关的稀土进口统计数量,比我国海关的出口统计数量高出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谈到稀土走私问题,中国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忧心忡忡。

    早在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就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百分之八十,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绝对的市场优势下,中国稀土一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二没有成为获利最多的战略资源。自2009年实行配额供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国家稀土供应量减少,稀土价格没有升,反而更加便宜,实在令人想不明白:人人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而中国稀土只卖了个“土”价钱,中国做了牺牲,反被外国说事,原因何在?

    据报道,目前稀土走私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谁在“偷鸡摸狗”,谁在干汉奸行为?估计无人能统计出来。但有一奇怪现象可以证明“稀土走私”不是危言耸听。近年,全球稀土消耗量在稳步增长,我国的出口配额在减少,比如2009年为50145.1吨,2010年降为30258吨,2011年则为2.4万吨。特别是2011年,,竟然剩余了40%的配额。尽管如此,国外却没有出现稀土紧缺的状况,而且稀土产品价格去年以来还跌了70%左右,这是个很异常的现象,可见稀土走私在地下战线帮了大忙。2011年我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全年查获稀土走私案件10余起,每年变相出口和走私的稀土预计在2万吨到3万吨。难怪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行方说,“走私问题不解决,这样下去稀土产业就毁了。”中国的未来战略也将毁在这帮走私者手里,这应是卖国行为,不仅触目惊心,而且痛心疾首。

    面对配额导致稀土走私问题,笔者认为,稀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但是其稀缺性,很有可能在几十年后,其价格将上升到能与真金白银的价格,所以现在大量出口和走私稀土,损失的是长期的国家利益。反思:稀土走私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外汇?还是为了技术?为了友谊?还是为了国防安全?

    一是稀土的走私,不能因为价格的高低来决定,而是从国家自身的安危来决定。假如有一天,中国沦落到要靠进口稀土来过日子,到那个时候,价格会高出现在百倍都不止。外销宝贵的稀土资源等于自杀,我国应该大胆地、公开地、严格地、有计划地、禁止对外销售稀土,就像美国对我国禁止外销高科技技术那样。如今稀土不是提不提价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整理我们的稀土出口政策,不能再因政治上的短视,导致经济上的急功近利。

    二是制订稀土国家生产战略政策,实行稀土专买专控,如同烟草和食盐等行业政策。外国想用高价诱惑中国对稀土放松控制,但中国自己的稀土只够开采大概20多年,不控制能行吗?因此,价再高,稀土这个无价之宝,中国不应被高价所诱惑。据说日美等国不是缺稀土,日本从中国运去的稀土,储存在海底够用20年以上,西方如今叫嚣就是想让中国掏空资源。稀土矿产必须收归国有军管,限量开采,每年的产量应按实际用量。

    三是中国有13亿个理由禁止稀土出口,保护稀土资源,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可以比照美国的做法,美国已经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20多年了,而从中国购买的稀土,被美国大量用于制造武器,被日本韩国大量用于为美国生产武器元器件,这些武器当中有许多是有可能针对中国的。所以,不要只图发短财不顾长远。

    真希望国家采取措施严控稀土走私,把这金子般的稀土资源牢牢控制在手中,让宝贵的稀土资源变为真正战略意义的资源。这是个惨痛的教训:配额无成效,走私已成势,如今稀土问题竟成为外国鼓噪的筹码,反而不能大声说“不”字,这是否有点憋屈的意味?!(作者:醉江南)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