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有机硅科学产业发展50年创造多项第一


来源:湖北新闻网

1959年,有机氟航空灭火剂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1976年,卓仁禧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出的防雾剂被选作毛主席水晶棺材增透膜表面保护涂层;2008年,世界上第一套采用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及其硅烷偶联剂中间体的万吨级大规模生产装置设计并开工建设……10月20日在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周年庆典大会上,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俊告诉记者,武汉大学有机硅科学产业发展50年来,在科研的群峰上一次次豪迈地攀登,谱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1958年,中科院学部委员曾昭抡教授在化学系创立元素有机化学,有机硅和有机氟首次作为二级学科的分支在我国创立。同年,我国有机硅行业的一颗明珠--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高校校办工厂之一武汉大学化工厂在珞珈山麓诞生。

  1959年,武汉大学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有机氟航空灭火剂,经改进后供歼-7飞机使用,此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1976年,武大有机硅研究的助剂用于国营824厂研制的彩色录像带获得成功,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化学系卓仁禧老师(现为中科院院士)研制的#49防雾剂选作毛主席水晶棺增透膜表面保护涂层,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武大有机硅在国内首先开展长链烷基硅油合成、性能和生产工艺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武大有机硅利用多项创新成果开始生产硅烷偶联剂,该技术80年代推广到全国7省20多家企业用于生产,迄今还在采用,规模达万吨级。

  1984年,武大化工厂首先采用1.6M3装置和氨回收技术,并规模化生产,该技术在工程汽车和波音737轮胎制造等领域中应用。

  1992年,在国内首先商品化生产WD-921、WD922、WD923,迄今国内主要公司生产技术均来源于武大化工产。

  2001年,武大有机硅在国内首创合成超纯石英材料和纳米二氧化硅。2005年,该技术在武大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国内第一套超临界流体技术合成和干燥装置生产纳米SiO2及其硅烷改性物。

  2004年,武大有机硅建成千吨级直接法合成三甲氧基硅烷生产装置,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拥有该装置的公司。

  2003年、2007年,分别建成我国合成乙烯基氯硅烷和乙烯基三烷氧基硅烷的第一套大规模生产装置,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生产装置。

  2008年,武大有机硅设计并开工建设世界上第一套采用直接法合成三乙氯基硅烷及其硅烷偶联剂中间体的万吨级大规模生产装置,将推动硅烷偶联剂行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避免污染的“绿色革命”。

  在半个世纪的每个年代,武大有机硅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如今,武大有机硅已经从一个小校办工厂发展成为四家子公司、净资产过亿元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