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全部采用铸造机壳


来源:中国化机网

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拼装制造技术———在所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技术中这个名字不算长,但它对行业卓越的贡献却丝毫不减。在这项技术出现之前,我国的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全部采用铸造机壳,但只要将“铸造”和“拼装”两个词一对比,哪一个更有效率就不言自明了。就在记者和该项技术发明人杨建华对话的过程中,不时有机械运转的响声伴着他沙哑的声音从电话的另一端传来。    

    铸造之困    

    所有励志故事都会有一个辛酸的开始,关于这项技术的故事也不例外。一直到1992年的时候,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集团)生产的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所用的机壳还都是用铸造机壳,而生产铸造机壳的工作要通过外包给其他铸造厂来完成。尽管当时全球生产商普遍采用铸造机壳,但由于国内的铸造技术水平较低,使得使用铸造机壳就像是乘坐一辆醉汉驾驶的汽车———小麻烦不断,大麻烦免不了。    

    在铸造机壳生产前需要制作一个同比例大小的木制模型,作为单件批量生产的样板。由于每次接到的订单对设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沈鼓集团所需要的机壳也都不一样。这就导致这些木模都是只用一次就要废掉,等接到新订单后还要按客户要求重新制作一个。据介绍,这些大大小小的木模平均下来每个制作成本要50万元,长期采用这种工艺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另外,铸造机壳生产周期很长,而且由于是外包工作,其生产过程和沈鼓集团自身生产计划协调也不甚畅通。有时由于机壳不到位,订单就只能压着无法交货。一遇到这种时候,沈鼓集团的生产处长就得把办公室搬到铸造厂,没日没夜地蹲在那催活,有时甚至是揣着现金到车间去,给工人额外的奖金,求着工人开工。用杨建华的话说那时候等机壳“真是急得乱蹦”。    

    即便如此,铸造机壳的质量也是让人不敢恭维,有的机壳到了加工后期才发现存在着砂眼、夹渣、气孔等缺陷。为了保证质量,沈鼓集团买一个机壳需要订制二、三个,然后从中选质量最好的,但是机壳寿命还是缺少保证。    

    耽误交货期、质量不过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沈鼓集团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当时意大利和美国一些企业掌握着机壳焊接拼装技术,沈鼓集团最初希望能够通过合作引进这些技术。可是这些企业虽然对合作充满了热情,却对沈鼓集团想引进焊接拼装技术的事只字不提。    

    种种迹象表明:除了自己研发,沈鼓集团已经别无选择。这一切都从1992年开始。    

    “一四拼装法”    

    杨建华有个绰号,叫“变形金刚”。这个绰号隐约传递出的意义正是铸造和拼装之间的区别。不过,真正能使他得到这个绰号的原因还在于他对机壳焊接过程中出现变形问题的解决能力。    

    1992年,沈鼓集团做出一项重大决策———着手研制我国第一台型材焊接机壳。消息一出,杨建华就向领导主动请缨负责研制焊接机壳的项目,得到领导批示后,杨建华开始对这项技术发起了挑战。    

    与铸造机壳不同,焊接拼装过程中遇到了解决焊接应力产生变形问题等一系列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杨建华采用土办法制作了一个模具,由于压出的形状不符合要求,还要用千斤顶顶、用焊枪烤,千方百计向设计形状靠拢。在压缩机底座焊接过程中,杨建华在不同部位用了三种不同的办法来控制变形:反变形法、确定焊接顺序法、钢性固定法。在接到任务的3个月后我国第一台焊接机壳终于成功制造完成,而且一次性通过了质量检验,标志着沈鼓集团结束了使用铸造机壳的历史。而就在同时,日本三菱集团还在采用铸造机壳,当三菱开发出焊接技术,已经是5年后的事了。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