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零硅石英石”真相大揭秘,这些谣言该停了!——访中旗新材副总经理李勇


来源:中国粉体网   初末

[导读]  本期为您分享的是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的专访。

中国粉体网讯  2025年8月8日,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板材用石英砂供需洽谈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召开!本届洽谈会旨在挖掘增量市场潜力、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石英石板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深度剖析国内外市场最新动态与趋势,重点分享零硅石英石、绿色提纯工艺等前沿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会议期间,我们邀请到了业内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代表做客对话栏目,进行访谈交流。本期为您分享的是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的专访。


中国粉体网:“零硅”石英石被宣传为环保产品,但其生产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了绿色环保?


李总:最重要的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做好劳保防护,如果不做好防护,任由生产加工工人在无防护的条件下吸入大量粉尘,长此以往一样存在尘肺病的风险。


中国粉体网:李总,您提到全球范围内有不少商家利用“零硅”产品炒作,同时针对石英材料存在许多的不科学言论,这些言论有哪些?能否在此向业内人士澄清一下。


李总:一些不科学的言论包括:“零硅板”就是健康安全的,“石英板”对健康有害、致癌;甚至演变成:“非晶体”有利健康,“晶体”对健康有害等等耸人听闻的言论。实际上,不论是“石英板”,还是“零硅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大量粉尘,一定要做好生产加工工人的劳动防护,否则都存在“尘肺病”的风险。此外还要澄清一点,石英晶体本身是环保、健康、安全的材料,经口毒性检测、放射性检测等等系列检验测试都表明石英晶体本身完全无毒无害,磨成粉吃进肚子都没有问题,且石英晶体在陶瓷、天然石材等等建筑材料中普遍存在,伴随了人类文明几千年。其危害在于,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石英粉尘,生产加工工人长期吸入,导致肺泡被堵塞,从而可能患上尘肺病。预防尘肺病的关键在于作业现场控制粉尘的产生,以及工人的劳保防护。


中国粉体网:目前“零硅”石英石的主流材料是碎玻璃,但其存在颗粒流动性差等问题。请问中旗新材料在性能优化方面有哪些创新技术或解决方案?


李总:可通过外加助剂、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改进搅拌机和搅拌方式、调整压制参数等方式,使玻璃颗粒均匀分布,避免局部颗粒抱团进而出现水印、花斑等质量问题。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沉淀,进而找到合适自己的解决方案。


中国粉体网:澳洲“零硅”政策已实施,其他地区也可能跟进。您认为这一政策对全球石英石行业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李总:全球全面实施“零硅”政策不可能,大部分国家的协会和相关组织都对石英材料有清晰的认识。目前“零硅”政策仅澳洲实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主要是炒作“零硅石英石”的健康环保概念,“零硅板”产品也会将石英石这个大市场切走一小块。未来“零硅”概念也将长期存在,不断提醒这个行业一定要符合“健康”、“环保”的理念,才能长期走下去。


中国粉体网:在石英石全链条的标准化建设中,职业健康防护是关键一环。中旗新材在粉尘、有机挥发物等防护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能否分享一些成功案例?


李总:中旗在职业健康防护方面有几个比较卓有成效的亮点,一是对布料、磨抛等容易产生粉尘和有机挥发物的工序采取围蔽措施,收尘和回收VOC后进行集中处理;二是引入了行业内最先进的燃烧法治理VOC,治理后的废气排放完全符合最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三是一线生产岗位全员佩戴工业防尘面罩(俗称猪鼻子口罩)。通过多管齐下的措施,我公司厂内良好的工作环境得到政府领导及来访客户的一致认可,多年来无尘肺病案例发生。


中国粉体网:您认为“零硅”石英石是否会成为未来石英石行业的主流产品?传统石英石与“零硅”石英石将如何共存?


李总:“零硅”石英石是借着“环保”、“健康”的概念而生,未来将长期存在,但不会成为石英石行业的主流,主流仍然将是传统的石英石产品。但传统的石英石企业一定要更加注重“健康”、“环保”,通过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做好生产加工现场的围蔽、收尘措施、生产加工工人按规定佩戴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等,避免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传统的石英石发挥出石英材料的优异性能,仍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作者:初末

总阅读量:758905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