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2025年4月16日,由中国粉体网主办的“2025第二届高端研磨抛光材料技术大会”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大会期间,中国粉体网邀请到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做客“对话”栏目,就高端研磨抛光材料与技术、研磨抛光装备及应用、行业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访谈交流。本期为您分享的是苏州极钻纳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张佳慧的专访。
极钻纳米项目经理张佳慧
粉体网:张经理,请简单介绍一下苏州极钻纳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张佳慧:苏州极钻纳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于2024年4月,总部坐落于苏州市太仓市科技新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院并在日本富山设立分公司,工厂位于太仓市浮桥镇浏家港。作为超纳材料高新技术的先锋,公司以半导体产品与车规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构建起以研发为主导,生产、销售、进出口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新星企业,专注于硬科技、卡脖子、国产替代的战略布局。我们依托自主创新的超纳金刚石核心技术体系,突破物理尺寸极限的纳米效应,正在重塑产业边界--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与金刚石材料的精密抛光需求,更能适应成熟制程扩产与先进制程工艺对抛光液种类、精度与工序的严苛要求。其衍生的丰富产品矩阵可为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注入强劲动能。在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产业协同爆发的时代浪潮中,我们以"文明、顶尖、唯真、价值"为精神内核,持续攻克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材料瓶颈,矢志成为引领全球新材料革命的标杆企业。
粉体网:张经理,本次展会极钻纳米展示了哪些产品?产品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佳慧:主要产品是纳米金刚石抛光液。从2nm到100nm的纳米金刚石,优势的话是我们是采用高温高压一步法,使得金刚石粒径均一。以2nm为例,就是2±0.2nm。区别于传统的爆轰法、破碎法得到的金刚石,它的粒径分布是非常均匀的,所以说作为这个抛光液来说是非常优质的原料。同时它跟其他的氧化铝、氧化铈这些去做复配,然后能得到这种混合剂的抛光,也非常适合于这种半导体、光学、ARV人工智能等领域。
粉体网:张经理,公司是如何突破半导体超硬材料制备中的晶体结构控制与工艺稳定性难题,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的高效响应?
张佳慧:技术攻坚方面,采用跨学科协同创新模式,在半导体及超硬材料领域突破传统工艺限制。通过整合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团队、北京大学等顶尖院所的基础研究成果,联合德国精密制造研究所、日本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国际机构,形成"产学研用"立体创新网络。特别在材料制备环节,引入生物分子自组装技术改良晶体生长,运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工艺参数,使产品验证周期缩短40%。
产业化推进方面,创新实施"三阶段资金策略":初创期通过核心团队股权众筹实现首轮2000万天使融资;成长期获得省部级重点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当前B轮融资1.2亿元将重点投向智能化产线升级,部署AI视觉检测系统和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产能提升300%的同时降低能耗25%。
人才管理维度,打造"双轨制"人才架构:技术团队由80%具有海外背景的985院校硕士组成,管理层引进日本Disco、美国Cabot等国际龙头企业的资深专家;同步创立员工发展中心,配备职业规划师与心理咨询师,实施家庭医疗计划、弹性工作制等16项人文关怀措施,使核心人才保留率达92%。
市场拓展方面,已建立"双循环"销售网络:国内重点突破中芯国际、三安光电等头部客户,海外通过德国子公司辐射欧洲市场,成功切入博世汽车电子供应链。针对新兴应用场景,成立专项小组开发量子计算衬底材料,已完成3项PCT国际专利申请。
粉体网:张经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情势下,算法研发如何更好地赋能金刚石产品?
张佳慧:我们通过深度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多物理场仿真技术,构建了覆盖抛光工艺全链条的智能算法体系。在金刚石制品抛光领域,创新性开发高压扭转化学(HPT-Chem)核心算法,成功解析十万组抛光数据流与微观结构特征间的动态关联,实现对抛光液配方、电场参数等关键工艺的智能迭代优化,使研发周期缩短35%。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搭建的验证加速平台,通过跨尺度模拟纳米级材料去除过程,将客户实体验证次数从22次压缩至7次,验证效率提升60%,已助力中芯国际等头部客户实现工艺快速导入。同步联合中科院沈阳材料所建立全球首个金刚石抛光机理知识图谱,提出的化学-机械协同抛光(CMP+)理论框架形成3项PCT国际专利,不仅支撑博世等国际客户定制化需求,更推动学术界对超精密加工机理的认知突破,实现工业数据与基础研究的双向赋能。
粉体网:张经理,接下来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有何计划?
张佳慧:基于公司当前在研产品体系与技术布局,未来新产品研发将聚焦三大战略方向:其一,深化超精密加工耗材矩阵,在现有磁流变液、微纳砂轮等产品基础上,开发适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碳化硅)的纳米级抛光液与复合磨具;其二,延伸金刚石功能薄膜技术链,规划开发面向量子芯片制造的原子级平整度金刚石散热基板;其三,构建智能工艺系统生态,整合磁流变智能调控算法与刀具冷却数据库,打造覆盖"材料-设备-工艺包"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山林)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