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十万次折叠背后:金属粉体撑起铰链的精密制造革命


来源:中国粉体网   留白

[导读]  小小铰链,藏着折叠屏手机成败密码。

中国粉体网讯  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据IDC2025年3月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500万部,同比增长37.6%‌。这一增长背后,是消费者对“一机多用”场景的强烈需求,以及厂商对屏幕形态创新的持续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折叠屏产业链的产值增幅更为显著。仅手机铰链这一细分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5亿美元‌。这一看似微小的机械部件,正在成为撬动千亿市场的技术支点。

 

折叠屏铰链的核心性能需求

 

铰链是折叠屏手机中技术复杂度最高的部件之一,需满足三大核心需求:

 

精密性‌:单条铰链包含100-200个精密零件‌

 

耐久性‌:需承受20万次以上折叠‌

 

力学平衡‌:均匀分配屏幕弯折应力,将折痕深度控制在0.1mm以内

 

当前主流铰链技术分为两大阵营:

 

U型铰链‌(代表:三星):结构简单但折痕明显,R值(弯折半径)约1.0‌


 

U型铰链

 

水滴铰链‌(代表:华为、OPPO):R值可达3.0,折痕减少40%以上,占据80%市场份额


 

水滴型铰链

 

传统不锈钢铰链(密度7.9g/cm³,抗拉强度800MPa)难以兼顾轻量化与高可靠性,而钛合金(TC4,密度4.5g/cm³,强度900MPa+)加工成本是不锈钢的3倍,且精密成型难度大。金属粉体材料与增材制造技术成为破局关键——通过球形粉体(粒度15-105μm)的高精度成型,可实现复杂结构设计,材料利用率从传统CNC的15%提升至95%以上。

 

四大核心金属粉体材料解析

 

1. 钛合金粉体:航空级性能下放消费电子  

 

OPPO Find N5的“钛合金天穹铰链”采用真空感应气雾化(VIGA)制备的TC4粉体(氧含量≤150ppm,球形度>98%),经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型,实现0.15mm超薄翼板与镂空齿轮结构,铰链厚度2.84mm较前代减薄26%,刚性提升36%。该技术突破依赖国产设备进步:铂力特BLT-S310打印机层厚精度±0.02mm,配合威拉里年产300吨级高纯钛粉,成本较进口降低40%。

 

2. 非晶合金粉体:突破金属材料强度极限  

 

华为Mate Xs的铰链主体采用锆基非晶合金,抗拉强度达1900MPa,是不锈钢的2.4倍,且具备无晶界抗疲劳特性(寿命>106次)。三祥新材通过控制海绵锆(60%占比)原料纯度,解决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GFA,ΔTx>60℃)不足问题,配合金属注射成型(MIM)工艺实现0.2mm薄壁件,表面经磁控溅射处理后耐磨性能提升50%。

 

3. 高熵合金粉体:多组元协同强化新路径  

 

三星Galaxy Z Fold的凸轮结构采用AlCoCrFeNi高熵合金粉体,利用5种主元元素的协同强化效应,屈服强度达1200MPa,耐温1000℃,耐磨性较传统合金提升40%。

 

4. 镁合金粉体:极致轻量化首选  

 

OPPO Find N2 Flip的铰链主体采用AM60B镁合金粉体(D50=15μm),密度仅1.8g/cm³,较不锈钢减重60%。苏州巨峰开发的镁粉流动性≤28s/50g,通过MIM工艺成型0.3mm薄壁件,经微弧氧化处理后耐盐雾腐蚀时间超500小时,满足IPX8级防水需求,成为竖向折叠屏的主流方案。‌‌

 

关键成型工艺与技术突破

 

1. 选区激光熔化(SLM):复杂结构定制化  

 

SLM技术通过100-200W光纤激光逐层熔化粉体(层厚20-50μm),可制造传统加工无法实现的0.1mm直径通孔与0.2mm薄壁,如荣耀Magic V3的“鲁班铰链”内部齿轮组采用TC4粉体打印,配合拓扑优化减重40%,同时通过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将良品率提升至98%。

 

2. 金属注射成型(MIM):规模化精密制造  

 

MIM工艺将超细粉体(<20μm)与粘结剂混合注射成型,经脱脂烧结后尺寸公差±0.05mm,适合凸轮、齿轮等中小尺寸零件。相比传统CNC工艺:材料利用率从15%提升至90%‌生产成本降低30%-50%‌产品强度提高20%‌华为采用该工艺生产钴铬合金凸轮,成本较CNC加工降低60%,年产量可达百万级,推动折叠屏铰链从“定制化”走向“标准化”。

 

3. 真空雾化装备国产化:打破设备垄断  

 

国内90%的高端雾化设备(如VIGA、EIGA)依赖进口,单台价格超2000万元。威拉里联合中科院开发的10吨级EIGA设备,通过电磁感应线圈优化设计,将钛粉氧含量控制在120ppm以下,产能提升至1000吨/年,预计2025年国产设备市占率突破30%。

 

结语

 

折叠屏手机金属铰链的技术突破,本质是“粉体材料-成型工艺-终端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的缩影。从航空级钛粉的性能下放,到非晶合金、高熵合金的前沿探索,金属粉体正推动消费电子进入“微米级精密制造”时代。随着国产设备突破、标准体系完善与绿色技术普及,中国企业有望在3-5年内实现从“材料进口”到“技术输出”的跨越,为全球折叠屏产业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来源:

各大手机官网、IT之家、中国电子报、中关村在线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留白)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