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的版图中,精密陶瓷正成为半导体、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冠军材料”。而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京瓷(Kyocera)凭借其精密陶瓷技术,不仅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通过近年来的战略调整与产能扩张,展现出对未来的深刻布局。
京瓷:欧洲与亚洲的“双引擎”战略
01 欧洲:医疗与半导体的“双轨战略”
1971年,京瓷进入德国市场,开启精密陶瓷零部件布局之旅。京瓷欧洲的两大工厂全部坐落于德国,均为收购而得。
2019年,京瓷收购了非氧化陶瓷零部件制造商H.C. Starck Ceramics GmbH(现为KYOCERA Fineceramics Precision GmbH),简称:KFPG,总部位于德国塞尔布,也是京瓷在欧洲的第一个精细陶瓷零件制造基地。在产品方面,该公司开发其新一代高端陶瓷产品——Starceram N3000 P的升级版本,推出一种新型氮化硅基板,旨在提升下一代微芯片功能测试的效率。新型氮化硅基板在极端温度变化(-40℃至+200℃)下,依然保持微小间距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性能。
同年,京瓷通过收购陶瓷和塑料部件制造商Friatec GmbH的陶瓷业务,成立了KYOCERA Fineceramics Solutions GmbH(简称:KFSG,总部:德国曼海姆),从而扩大了在欧洲的氧化物陶瓷部件和金属化陶瓷部件的业务。
就此,京瓷在德国布局两家公司:KFPG和KFSG,分别位于德国曼海姆和德国塞尔布,均为精密陶瓷零部件的业务,隶属于KYOCERA Europe GmbH,并设有5个销售办事处(包括德国曼海姆、塞尔布、埃斯林根、诺伊斯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
京瓷塞尔布的生产工厂
2023年11月,京瓷精细陶瓷欧洲有限公司(Kyocera Fineceramics Europe GmbH)宣布将在2023/24财年对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分别位于德国曼海姆和塞尔布)投资约3400万欧元进行扩建,使其产能扩大一倍。
2024年,KYOCERA Fineceramics Europe GmbH 宣布成立新公司 KYOCERA Fineceramics Medical GmbH 进军医用陶瓷球头市场。新公司主要专注于生产主要用于髋关节假肢的高品质陶瓷球头。为此,将在德国斯图加特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2025年,京瓷精细陶瓷欧洲有限公司 (KYOCERA Fineceramics Europe GmbH) 扩大了其现有生产设施,在德国爱尔福特(Erfurt)增设了一个新工厂,聚焦陶瓷零部件的精密加工。通过这一举措,京瓷正在利用专为高精度切割脆性材料而设计的现代机器和系统来扩大其在多线切割方面的技术能力。
02 亚洲:聚焦半导体与AI驱动的产能升级
当前,人工智能AI、大数据、存储芯片等产业的发展正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迈进。这无疑也将为半导体设备厂商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而就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中,精密陶瓷零部件的成本可达10%左右。
京瓷是目前在全球能量产高质量的精密陶瓷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可以生产较为全面的半导体设备用精密陶瓷部件,在一系列陶瓷部件方面京瓷的全球份额达到70%-80%。据SIA报告,2023年上半年半导体市场陷入周期性的低迷,一直到下半年才开始反弹,全年半导体销售达到5270亿美元,共卖出1万亿枚芯片,相当于全球每个人都有100多个芯片。
随着半导体需求强劲,2023年,京瓷投资了620亿元建设长崎谏早工厂,专注于生产半导体制造相关的精密陶瓷零部件和半导体封装产品。这也是京瓷继2005年投产的京都绫部工厂以来,京瓷首次在日本本土新建工厂,足以见得京瓷对半导体产业领域的重视及信心。
此前,京瓷一直在扩建鹿儿岛县等主力工厂来应对产能需求。2024年,京瓷将滋贺蒲生工厂(东近江市川和町)和滋贺八日市工厂(东近江市蛇溝町)整合为滋贺东近江工厂,主要从事精细陶瓷零件、半导体部件、电子零件、机械工具、医疗产品等生产制造。两个工厂合并,提升了公司精密陶瓷与半导体部件的生产效率,也强化了全球竞争力。
京瓷:聚焦高增长赛道
早在2022年底,京瓷社长谷本秀夫接受日媒采访表示,之前供需紧绷的半导体市场当前虽进行调整,不过预估「2030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2倍」,因此将持续积极进行投资。
2023年5月15日,京瓷宣布正式退出消费者手机业务,之后宣布于2026年3月之前,在半导体领域投资4000亿日元,加码人工智能及其尖端芯片领域的半导体设备。
但从财务数据来看,京瓷的综合营业利润在过去三年中持续下滑,其中2022财年同比下降14%,2023财年下降28%。该公司预计2024财年将进一步下降27%,营业利润将降至4.31亿美元。京瓷公司表示,这一预测数字与其2021财年9.44亿美元的峰值营业利润相比,出现了大幅下降,三年内累计下降幅度高达54%。
京瓷早在2024年10月宣布,将业务划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两大类,逐步退出一些不再具备增长潜力的领域。近日,《日经亚洲》的报道指出,京瓷公司总裁谷本秀夫透露,公司计划在2025财年内出售那些盈利前景不佳的非核心业务。
京瓷:把握精密陶瓷的“黄金窗口”
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在于制造,制造的核心是工艺,而工艺的核心是设备与材料,而设备的核心是零部件,由此可见零部件与材料作为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堪称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血液”,是半导体产业发展水平的决定性环节。
京瓷的精密陶瓷技术在半导体领域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陶瓷材料方面,京瓷可提供200多种陶瓷材料,包括氧化物、非氧化物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具有高纯度,超细,高性能的陶瓷粉制造技术和工艺,以及大型烧结炉,先进的成型,加工和设计技术。他们的生物陶瓷,热学陶瓷,金属陶瓷和光学陶瓷等陶瓷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有助于半导体,医疗设备,电子和环保行业获得高速发展。
在陶瓷零部件方面,京瓷所生产的陶瓷结构件的应用领域也几乎覆盖了全部集成电路核心装备,如光刻机、晶圆制造设备、刻蚀机、沉积设备(CVD、溅射)、LCD等装备,形成了一系列型号齐全、品种多样的精密陶瓷结构件产品。
而目前京瓷也将精密陶瓷应用延伸到航天市场,开启太空领域新赛道。目前京瓷开发并公布的具有低热膨胀性、高机械强度等特性的“堇青石”陶瓷材料有2款,分别是CO220和CO720,并已在半导体光刻机的晶圆台(Wafer Stage)上得到广泛应用。2024年,京瓷公司宣布,其“精密堇青石”陶瓷镜已被选用于国际空间站 (ISS) 与地球上的移动光学站之间进行光通信的实验设备。“京都产业大学”、“京瓷株式会社”和“PhotoCross株式会社”三方决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计划将安装在神山天文台的私立大学最大望远镜(荒木望远镜)的集光镜从现有的玻璃镜升级为轻量化陶瓷镜。京瓷负责使用其开发的堇青石材料制造的大型非球面凹面镜(以及小型凸面镜)。
显然,京瓷将天文学和航天工业视为堇青石下一个有前景的市场。此外,京瓷正进一步加大在航天领域的布局,希望在这一新兴市场充分发挥该材料的优势。京瓷的目标是到2029年将其太空相关业务扩大到 30 亿日元,是目前规模的六倍。
来源:京瓷官网、中国粉体网、半导体前线、京瓷欧洲官网
战略日课:京瓷的战略:如何从陶瓷刀具走向半导体产业?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空青)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