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新型COF固态电解质材料助力固态锂电池技术


来源:吉林大学

[导读]  课题组通过快速、环境友好的微波辅助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低反应活化能和高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的CD-COF-Li固态电解质,并揭示了锂离子在材料孔道内的传输机制。

中国粉体网讯  日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徐吉静教授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以“An integratedsolid-state lithium-oxygen battery with highly stable anioni c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electrolyte”为题发表于《Chem》上(Chem, 2022, DOI:10.1016/j.chempr. 2022.09.027)。吉林大学鼎新学者王晓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徐吉静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固态锂电池由于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有机电解液,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电池安全性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符合未来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固态锂氧气电池在现有的电池体系中具有最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有望在下一代储能设备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用于固态锂氧气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和固态无机电解质两类。聚合物电解质虽然具有较好的柔性,容易构建固-固界面,但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低,导致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功率密度都较低。而无机固态电解质(石榴石、钙钛矿、钠离子快导体、硫化物、分子筛等)具有高离子导电性,但其较高的刚性导致固-固界面构建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为固态锂氧气电池寻求一种同时具有高离子电导率、高界面相容性和高化学稳定性的新型固态电解质。



图:a)CD-COF-Li、LAGP和PEO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值;b-c)有限元模拟;d)扫描电镜图片;e)固态正极的设计原理图;f)放电容量测试;g)循环寿命测试。


该课题组通过快速、环境友好的微波辅助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低反应活化能和高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的CD-COF-Li固态电解质,并揭示了锂离子在材料孔道内的传输机制。该COF固态电解质由于具有丰富的离子传输通道、独特的骨架柔性和较短的界面传输阻抗,展现出高达2.7×10-3Scm-1的离子传导率和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并且,利用COF的骨架柔性,成功构建了同时具有电子、离子和氧气分子连续传输通道的一体化正极材料。得益于电解质-电极低阻抗传输界面,使用COF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锂氧气电池展现出9340mAhg-1的高比容量和100次的长循环寿命,远优于基于典型聚合物电解质PEO和无机固态电解质LAGP的固态锂氧气电池(38次和50次)。同时,COF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也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其在2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依然可以达到125.1mAhg-1。以上研究结果展示了COFs作为新型锂离子导体在下一代固态储能器件中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未来固态电解质材料设计和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一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市科技局、南通市政府和吉林大学相关项目的支持。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文正)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