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羽新能与逸飞激光签署固态电池合作


来源:中国粉体网   苏简

[导读]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全极耳和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等方向合作

中国粉体网讯  4月22日,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逸飞激光)与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于此前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在全极耳和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涵盖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及产业链协同。 


 

此次合作,逸飞激光将利用其“激光+智能装备”优势,为金羽新能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助其推动极片段工序设备的开发与工艺定型。金羽新能则将携手逸飞共同开发智能制造设备,构建标准化智造体系,并优先采购其设备,共建固态电池标杆工厂。


关于逸飞激光


逸飞激光深耕新能源电池与激光应用领域近20年,依托“激光+智能装备”的专业技术与深厚的行业积累,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逸飞激光已针对固态电池封装技术与装备进行了系统开发,实现了固态电池电芯装配、模组PACK及智慧物流系统等装备的客户交付与应用,同时,开发了高动态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质量闭环监测系统、精准定制激光调质系统等新技术,率先将激光微加工技术用于固态电池的极片涂层表面处理、激光极片快速干燥等工艺,有助于降低固态电池电解液质量分数、优化NP比。 


另外,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有先进激光元器件、激光系统、激光工艺、智能软件、智能装备、数字孪生等23个专业实验室,配套有工业CT、扫描电镜、电性能检测等200余套先进设备,能够实现材料成分、金相、挤压针刺等涉及结构、性能、安全等方面的119项分析测试项目,搭建了电池结构件、电芯中试验证、电池成组应用、电池回收拆解等全产业链中试验证平台。


2024年10月18日,逸飞激光还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署固态电池电极工艺和装备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逸飞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新型创新平台,联合开发新型结构化极片与激光微加工技术,进一步探索锂电池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产业化应用路径,加快固态电池关键工艺技术的创新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关于金羽新能


金羽新能是由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高校青年博士团队创立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固态电池研发和产业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科创中国”国家固态电池产业化协同创新基地,获得国电投中电投融和资产、九智资本、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多轮融资。金羽新能是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工作组成员、锂金属电池行业总规范的制定者,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参展企业。


此前,金羽新能推出了“扶摇”系列高功率半固态电池和“无际”系列准固态无负极电池。据悉,“扶摇”系列的能量密度起步超过300Wh/Kg,长循环版达到320Wh/Kg,长续航版可达340Wh/Kg,适用于低空经济和智能交通等多种场景,已实现数千万元的批量稳定生产交付。而“无际”系列则通过无负极技术提升了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目前高能版已批量交付,长循环版计划于今年推出。


2024年12月金羽新能与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600度电半固态电池完成装车相关测试,正式对外发布。该电池由金羽新能基于扶摇系列半固态电池平台开发,为行业最大半固态电池动力系统、行业首次搭载于商用车的半固态电池动力系统。该电池是一款为中长途运输设计的高性能电池,采用固态+液态电解质,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10Wh/kg,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65Wh/kg。


信息来源:逸飞激光、金羽新能、网络公开信息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苏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