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原院士:突破“舒适圈”,探秘“富勒烯”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从发现“张力释放”和“局域芳香化”原理来稳定新型富勒烯到发明多段燃烧合成法大规模制备多种富勒烯及其衍生物,谢素原院士一直在突破富勒烯研究的“舒适圈”,向着团簇科学与技术的远方“无人区”迈进。

中国粉体网讯



谢素原院士


富勒烯”研究路上追梦人


谢素原,生于1968年,1988年9月—1989年8月在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1991年获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硕士学位,后在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谢素原院士致力于研究特殊结构富勒烯的合成、性质及其在超导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碳簇材料的结构和形成机理,高效液相色谱和表面质谱分析,碳基纳米团簇材料(纳米管、石墨烯等)的合成及其功能化。


突破富勒烯研究的“舒适圈”,直面科学难题


1999年在郑兰荪院士的课题组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素原院士向富勒烯等碳簇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发起了挑战,以新型富勒烯的合成为目标,进行了长期的刻苦攻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赢得了回报,基于精确的结构表征数据,谢素原总结并提出了使数以万计的新型富勒烯得以稳定的“张力释放”和“局域芳香性”两个基本原理,从而突破了“独立五元环规则”的制约,丰富了碳簇的数量和种类。


谢素原院士将其总结的新原理用于笼外衍生稳定最具代表性的含相邻五元环的新型富勒烯,合成得到了小富勒烯C50、低对称性的C60、含七元环的C68、含三顺联五元环的C66等等,开拓了团簇研究的新领域,并使其和他在厦门大学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际声誉。




带“纳米王子”走向大众


在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催化剂等领域,富勒烯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它不仅是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也可作为碳笼外壳对催化剂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还会被添加进化妆品中充当抗氧化因子,更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早在2003年,日本三菱公司对外宣称,将计划实现年产1500吨富勒烯。这个消息曾使谢素原倍感鼓舞。然而,由于合成富勒烯的工艺繁琐,量产难度大,成本高利润少,企业终究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富勒烯的大规模合成与应用没了下文。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正在美国访学的谢素原院士决定提前回国,肩负起富勒烯研究和产业化的使命。


谢素原院士发明了多段燃烧合成法,大规模制备了多种富勒烯及其衍生物,使富勒烯及其衍生物被作为电子受体材料与健康时尚产品添加剂得到示范应用推进。现在,谢素原团队已实现从实验室级别的小规模制备、产品中试的扩大生产、到富勒烯工业化的宏量合成的转变。一路走来,谢素原院士始终秉持着科学家的初心,不去追求热点领域的快速成果,一心只想为富勒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硕果累累,成就卓著


在团簇化学领域,谢素原院士已经“跋涉”二十多年了。在富勒烯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项创新成果,是谢素原科研路上翻过的一座座高山。迄今为止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Sci Adv、Nat Chem、Nat Mater、Nat Nanotech、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的论文30余篇,编著了《富勒烯:从基础到应用》一书,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英文)》(徐如人院士等主编)撰写了“富勒烯合成化学”专章。先后在2006年和2015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分别为第三和第一完成人),并获得2015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会士”等荣誉。




潜心科研、奋发拼搏。从发现“张力释放”和“局域芳香化”原理来稳定新型富勒烯到发明多段燃烧合成法大规模制备多种富勒烯及其衍生物,谢素原院士一直在突破富勒烯研究的“舒适圈”,向着团簇科学与技术的远方“无人区”迈进。


信息来源:

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

厦门大学.他让“纳米王子”走向大众!厦大院士眼中的高山和远方

中国科技产业.谢素原:“富勒烯”研究路上追梦人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7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208389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