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三大院校联合:3D打印高强度抗肿瘤生物陶瓷支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及浙江大学合作研发了一种掺镁硅灰石/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多孔支架,该支架利用物理吸附机制在掺镁硅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支架表面修饰了n-HA涂层,使原有的掺镁硅酸钙支架具有长时间保持高力学性能的同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西安交通大学在多孔陶瓷力学性能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王红洁教授课题组在多孔陶瓷力学性能优化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SiC纳米线气凝胶,结合可控化学气相浸渗(CVI)技术,开发出了一种轻质高强且对裂纹扩展不敏感的多孔陶瓷。该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等性能特点,同时兼具良好的可压缩性,压缩断裂应变高达50%以上,在机械能量吸收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清华大学在发泡陶瓷领域取得进展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杨金龙课题组发现了控制泡沫陶瓷干燥与烧结过程收缩率的新方法。杨金龙教授课题组利用醇类分子与氧化物表面基团的吸附作用,增强了发泡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量,通过发泡剂分子链的疏水聚集作用,将坯体的收缩率控制在了20%以下。该研究报道的醇类分子辅助发泡发制得的样品,在相同温度烧结后的收缩率为18.8%,并保持着94.4%的气孔率。
该研究成果以“可3D打印的多功能超高气孔率高强泡沫陶瓷材料”为题发表在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在无铅压电陶瓷缺陷调控方面取得进展
近些年,环境友好且综合性能优异的铌酸钾钠(KNN)压电陶瓷逐渐占据压电市场,然而对于KNN的A位缺陷研究尚属空白。近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对KNN材料的缺陷化学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了A位缺陷浓度、氧空位浓度、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在不同氧分压区间和氧分压的关系。并根据该关系提出了比较两种钙钛矿A位缺陷浓度的测试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同一氧分压区间内对两种钙钛矿进行电导率测试,电导率-氧分压斜率越陡峭代表材料中A位缺陷浓度越低。
新疆理化所光-电多功能耦合陶瓷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敏感材料与器件团队设计出集光致发光与热敏特性于一体的多功能耦合陶瓷。该陶瓷材料表现出的光致发光和半导体特性为光-电多功能耦合陶瓷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有望在近紫外发光二极管和高温热敏电阻领域应用。
Ca-Eu-Nb-Mo-O固溶体陶瓷的光致发光及电性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陶瓷学会会志》(J. Am. Ceram. Soc.)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攻克陶瓷3D打印“定制化”关键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杨治华带领团队围绕“先进陶瓷及其智能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及其器件制备核心技术,特别是攻克了陶瓷3D打印“定制化”关键技术,能够针对不同器件和需求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
参考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华龙网、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3D科学谷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空青)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