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8年,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分别对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材料领域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武汉理工,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1990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主管部门为国家科技部,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顾秉林教授,实验室主任为傅正义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
(1) 发展新一代材料复合与加工新技术,特别是低维复合技术,包括纳米复合技术及薄膜复合技术;
(2) 基于材料复合与加工新技术,发展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特别是国防建设配套关键新材料、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纳米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
(3) 材料基础研究与材料设计,特别是多组分、多尺度、多层次材料的复合原理与设计。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1987年在该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建成并通过验收。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刘维民院士。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为开展新型润滑防护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摩擦学性能研究,从分子层次上探索摩擦化学机理和材料损伤防护的原理与方法,发展高性能润滑和防护材料及减摩与抗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摩擦学理论及摩擦化学;
(2)特殊工况摩擦学;
(3)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
(4)高性能润滑防护材料。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东华大学,实验室于1992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纤维材料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实验室是在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和化纤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美芳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
(1)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
碳纤维制备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与工程集成;
有机高性能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无机高性能纤维的制备技术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2)功能纤维与低维材料
新型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合成;
新型功能纤维及制品的功能集成一体化及加工技术;
低维材料加工过程中多级结构的演变规律和调控方法;
新型低维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3)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
纤维素、甲壳素、PLA等生物源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基本科学问题;
纤维材料的仿生制备及组织工程用纤维材料;
纤维及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理技术。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63年高教部和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室和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金属材料强度部门开放实验室。1990年,利用世行贷款建设,1995年建成正式对外开放。1997、2003、2008和2013年四次以良好的成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现任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军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担任。实验室着重研究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特异现象和材料服役效能。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材料力学行为表征与评价;
(2) 表层材料性能及表征;
(3) 高性能材料及其应用;
(4) 严酷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实验室属于国家教育部系统唯一的从事高性能陶瓷材料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潘伟教授,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有包括五位院士在内的16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和教授。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研究先进陶瓷新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技术,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类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军工产业的重大需求,瞄准高性能陶瓷新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前沿,结合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国家培养先进陶瓷材料领域的优秀人才。研究方向为以下五个主要方面: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复合功能材料及设计理论;新能源和环境材料;生物陶瓷。
资料来源: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