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努力终不会错——院士唐明述


来源:中国粉体网   茜茜

[导读]  唐明述院士出生于1929年3月31日,四川省安岳县人。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1956年南京工学院化工系研究生。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中国粉体网讯  唐明述院士出生于1929年3月31日,四川省安岳县人。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1956年南京工学院化工系研究生。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从严治学怒斥浮躁风


“进了学术的门,就要准备好做苦行僧,没有谁随便可以成功!”唐院士对他的研究生如是说,也是如是要求。一段时间以来,当某些高校知名学者、教授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事被媒体频频曝光后,引起了材料学院党政领导和唐院士的重视。


“年轻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干扰和诱惑都要耐得寂寞专心读书”。一是一,二是二,踏踏实做学者,老老实实做学问,这是唐院士的行为准则。曾有人想请唐院士挂名一相关学科的硕博连读生的导师,唐院士直率严肃地说:“我在水泥研究上是专家,但在这个领域不是,不能挂名”。他用自己的行动无言地告诫年轻人要摒弃浮躁,回归纯净的学术殿堂。


苦心人,天不负


唐院士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课题,这是包括了地质学上的所有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在内的砂石材料。水泥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份材料,混凝土也是多相集合体,这样一个复杂体系的研究,曾有众多科学家毕生之力研究也未得其果。混凝土工程涉及国家重大的诸如发电站、水电站、飞机场等大型工程,工程一旦破坏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的政治后果。本着一颗拳拳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赤诚之心,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就立下了致力碱集料反应研究的志向,以达到预防和治愈对水泥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的“恶性病”。


当年的唐老师深刻意识到延长重大混凝土工程的寿命,将节约大量资源、能源,减少水泥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对这项造福子孙后代,关系祖国建设千秋伟业的使命,他从普通教师到知名教授都一直在刻苦地钻研着,为了将碱集料反应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他整天泡在实验室内,专心致志地做实验。无论天寒地冻还是炎热酷暑,他都沉浸在一般人看来单调乏味的压蒸、制片、显微观察等研究工作之中。毕业多年的校友提起他时常说:“唐老师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钻研和实干精神,一年几乎有三百六十天能看到他在实验室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年不懈地努力,他终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爱读书总不会错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虽然当时不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定会在未来的每一天使你受益。


唐先生就是一个特别爱书的人,据唐先生的学生邓敏教授回忆:以前交通不便,出差路上需要很长的时间,唐先生会带上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这样既不浪费时光,又能够在读书中找到乐趣。


唐先生对于书籍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他看过很多的书,不单单只是自己研究方向的书籍,也会关注科技方面的书,另外,他也喜欢看一些小故事,然后将这些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阅读的方向也很有差别,但不论怎么样,保持并坚持一颗爱读书学习的心总不会错。多年来,唐教授一直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繁盛贡献自己的一份热血,对于自己的学生,唐教授更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也正是因为如此,多年来,唐教授的学生都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推荐7

作者:茜茜

总阅读量:450529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