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磷产品、国内黄磷价格共同左右国内磷产品价格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际磷产品、国内黄磷价格共同左右着国内磷产品价格,这也是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磷化工行业景气度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

  供需偏紧

  国际磷矿石价格大涨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国际磷矿石价格持续攀升,并一直延续到2008年上半年。2008年6月份,摩洛哥高品位磷矿石的出口价格已高达460美元/吨,较2007年初的79美元/吨,上涨了4.75倍。磷矿石是大部分下游磷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磷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了其他下游磷化工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从磷矿石的开采量变化情况看,2003年-2005年间,世界磷矿石开采量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2005年世界磷矿石开采量达到最高点1.51亿吨。2006年,因美国主要的磷矿石生产商Mosaic公司关停了部分矿山,世界磷矿石的开采量下降到1.42亿吨,降幅约为6%。2007年,开采量回升到1.47亿吨,同比增长3.52%,但依然未达到2005年的高点。

  从国际磷矿石的出口状况来看,出于保护本国资源的需要,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初始产品磷矿石出口。1999年,世界磷矿石出口量约为3278万吨,2007年约为2970万吨,矿石出口下降了9.4%,年均降低1.18个百分点。

  从出口地区分布看,目前世界48%的磷矿石交易来自于摩洛哥,除了其出口仍在继续增加外,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比例都在逐年下降。

  从下游需求看,磷肥是磷矿石下游最大的消费领域。根据IFA统计,2006年,世界磷肥P2O5的消费量约为4989万吨,而同期世界P2O5开采量为5204万吨,加之其他下游相关磷产品对磷矿石的消费,磷矿石的供应和消费基本平衡。2007年,世界磷肥P2O5的消费量约为5214万吨,同比增长4.5%,而同期世界P2O5开采量约为5387万吨,磷矿石供需进一步紧张。2008年上半年,磷矿石的消费量依然保持了4.5%的增长速度。旺盛的下游需求使得磷矿石供需偏紧的状况得以延续。

  硫磺暴涨

  国际磷酸价格大幅攀升

  同期,作为磷酸主要原料的硫酸,自2007年10月份左右,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据统计,2008年6月份,国际硫酸的价格约为276美元/吨,较2007年10月份的100元/吨,上涨了176%。

  硫酸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供需偏紧因素影响,国际硫磺价格大幅上涨。据统计,2008年6月份,国际硫磺的价格约为770美元/吨,较2007年10月份的价格240美元/吨,涨幅高达220.83%。

  成本的大幅上涨,推动了国际磷酸价格的大幅上涨。据统计,2008年7月份,印度磷酸到岸价为1950-2050美元/吨,较年初的566美元/吨大幅上涨了253.36%。

  供给受限

  国内黄磷价格持续上扬

  从国内因素看,黄磷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带动我国上半年磷化工景气度上扬的主要因素。

  黄磷是我国大部分下游磷化工产品,如磷酸、三聚磷酸钠等产品的主要原料,其价格的上涨对磷化工下游产品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成本推动作用。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存在恶性竞争,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的黄磷价格一直在成本线附近徘徊。然而,从2007年10月份起,我国黄磷价格开始上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们认为,其中存在一定的必然和偶然因素。

  2006年至2007年下半年,黄磷价格低迷,企业纷纷亏损倒闭,市场上黄磷的有效供应量迅速减少。每生产1吨黄磷,要用14000度电、10吨磷矿以及2吨左右的焦炭,其成本价格约为10800元/吨。而从2006年到2007年10月份将近两年的时间内,黄磷的市价一直徘徊在9300-10500元/吨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磷化工企业由于长期亏损而纷纷倒闭,而那些没有倒闭的磷化工企业也在亏损和微盈的生死线附近挣扎。

  国家宏观调控作用显现。黄磷是我国严格监控的“两高一资”产品,为了规范黄磷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调控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扶持大企业和优势企业;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抑制出口增长;鼓励深加工发展。进入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黄磷的主要产地云南地区对当地高耗能(包括黄磷)企业限电,当地除了一部分自备有小水电的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外,其他大电网用户的设备已全部停掉,从而导致云南黄磷减产近70%-80%,成为全国黄磷价格大幅上涨的导火索。随后,伴随枯水期的到来,大部分自备有小水电的企业也无法开足马力生产,加剧了黄磷市场的供应紧张。

  2008年5月份,四川地震又进一步摧毁了占全国近20%产量的四川磷矿,加之奥运期间的危险品禁运等因素影响,市场供给异常紧张。

  国际传导

  国内磷酸价格上涨

  根据我国磷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磷酸市场一直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2007年,我国85%磷酸的产能约为150万吨;而同期国内的消费量仅为100万吨,为了消化多余的产能,近些年来,我国磷酸的出口量持续上升。

  2007年,我国磷酸出口量为36.74万吨,同比增长14.24%,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4.50%。2008年4月中旬,我国政府对工业级磷酸征收了100%的出口关税,5、6月份磷酸的出口量环比下降了30.60%和3.38%。

  然而,由于我国并未对食品级磷酸的出口进行限制,7月份,随着食品级磷酸出口量的快速增加,我国磷酸的出口量开始大幅反弹,环比增长了约91%。

  2008年1-7月,我国磷酸的出口量约为26.04万吨,同比增长约23%。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磷酸的出口增速依然呈现出显著增加的态势。

  随着出口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磷酸的平均出口单价也随国际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7月份,我国工业磷酸的平均出口单价约为1329美元/吨,较年初的641美元/吨,上涨了107.53%。

  尽管黄磷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我国磷酸价格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本推动作用;然而,通过对比我国磷酸价格和国际磷酸价格的走势,我们认为,国际价格的传导是我国磷酸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黄磷涨价

  推升三聚磷酸钠价格

  通过将我国三聚磷酸钠和黄磷的价格走势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此轮三聚磷酸钠价格上涨同黄磷价格上涨走势基本吻合,均从2007年10月份左右开始上涨,黄磷价格的上涨直接引发了三聚磷酸钠价格的上涨。

  国际价格的上涨也是国内三聚磷酸钠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同磷酸一样,我国三聚磷酸钠的产能也存在严重的过剩问题。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三聚磷酸钠的产能约为140万吨,远远超过了40万吨的国内需求。出口是消化国内三聚磷酸钠过剩产能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随着我国三聚磷酸钠产量的增加,其出口比例也在不断提升。2007年,我国三聚磷酸钠的出口量为60.66万吨,占总产量的68.16%,较2006年63.4%(57.7万吨)的出口比例增加了4.76个百分点。

  2008年上半年,尽管在出口退税取消的作用下,我国三聚磷酸钠的出口量同比下降了9.65个百分点,但从出口金额看,2008年7月份,我国三聚磷酸钠的出口单价约为1227美元/吨,较年初的711美元/吨大幅上涨了72.50%。
推荐3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