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科研想成功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来源:中国粉体网   乔木

[导读]  复旦大学夏永姚教授:科研想成功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

中国粉体网讯  

个人简介


夏永姚,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198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于日本国佐贺大学应用化学系能源材料科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国际电池领域顶尖杂志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主编(editor),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173计划(技术首席),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重点、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和企业合作项目等30余项。


发表SCI论文439篇,包括Nat. Chem. (2), Sci. Adv. (1), Nat. Commun.(3), Angew. Chem. Int. Ed.(10), J. Am. Chem. Soc. (5),Energy Environ. Sci. (7), Adv. Mater.(6), J. Electrochem. Soc. (28)等,他引30000余次,H-index 100,入选2016-2021年Elsevier,2017-2021年Clarivate Analytics高引作者;授权专利30项, 多种研究开发的材料和体系实现产业化或产业化示范应用。


研究方向


新型储能材料和储能技术的研究,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电化学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储能、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功能材料的理论计算和模拟等研究。


漫漫求学路


夏永姚出生于余姚市大岚镇夏家岭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农民。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小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分担家里的农活,由于家里条件差,夏永姚的许多同学陆陆续续放弃中学就读的机会。虽然夏永姚的家里经济条件也很一般,但在父母的支持下,他顺利进入中学。


以前的中考不像现在这样可以自主选择,而是有着地域限制。从大岚中学毕业的夏永姚,只能到四明山中学就读高中。但在他中考的那年,梁弄中学开先例,跨区向四明山招收3名学生。成绩优异的夏永姚,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梁弄中学就读。夏永姚表示,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


在梁弄中学的三年里,夏永姚勤奋刻苦地学习,虽然在高考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因为填报志愿的乌龙,夏永姚并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华东化工学校(即如今的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反而是被提前录取到了浙江师范大学。


虽然没有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就读,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夏永姚依旧刻苦学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夏永姚坦言,当初选择化学,并不是因为他对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而是因为高考时,他的化学成绩是所有科目中考得最好的。


1987年,即将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的夏永姚,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他顺利考取了化学专业中的佼佼者—吉林大学。在吉林大学,夏永姚不仅为自己奠定了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他还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


旅日八载终回国


1990年,研究生毕业的夏永姚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那一年,夏永姚如今所研究的锂电池也诞生了,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当时是电化学领域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尤其是在电池研究方面。夏永姚就在那时候,逐渐开始接触锂电池。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在工作几年后,经研究所老师的引荐,加上历年来的优异表现,夏永姚获得了一个到日本佐贺大学留学的机会。


在日本留学的三年,夏永姚写了10多篇论文,其中一篇至今共被引用了500余次。高频的引用率,使得夏永姚受到了日本导师的青睐和厚爱,他也因此成为了佐贺大学第一位留校生直接成为讲师的人。


在日本工作几年后,为了充实自己,夏永姚赴美国做访问学者,直到1999年1月,他又前往日本大阪继续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博士后出站后,夏永姚进入日本著名的日立万胜电池公司(Hitachi maxell)工作。


虽然在日本工作了8年,但夏永姚却发觉内心少了家的感觉。2003年1月,夏永姚和妻子毅然辞掉了日本的工作,回到了中国。


“产学研”结合助推电池发展


回国后,夏永姚和妻子一同进入复旦大学工作,夏永姚被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多年从事研究的经历,让夏永姚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和产业相结合的重要性,“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不仅可以很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同时,与企业达成合作后,还能解决科研中的经费问题。这条路是科学研究想要获得成功的最佳选择。”


为此,在任教期间,夏永姚积极筹集科研经费,建设自己的实验室。“当时学校能给我的启动资金只有80万元。不过,我通过多方联系,与云南的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关系。资金到位后,实验室各项工作立即开展起来。”夏永姚说,2003年,他与该公司共同成立“复旦圣比和新电源技术研发中心”。


此外,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第一个钠离子电池项目开始,团队就一直在从事研究和开发、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并于2022年项目结题。在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已经孵化了四家企业,包括中科海钠,浙江钠创,上海璞钠以及深圳珈钠。


多年来的努力,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也让夏永姚入选了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9年,他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5年获中国电化学会“电化学贡献奖”。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奖。2018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ECS) Battery Division Technology Award。2019 The International Battery Materials Association (IBA) Technology Award。2019年上海市第十六届科技精英(提名奖)。


复旦大学夏永姚课题组


夏永姚课题组合影


夏永姚教授从1990年开始研究电池到现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快34年了。目前,课题组有教师3名,硕士、博士研究生31名,还有2名博士后,致力于新型储能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包括锂(钠)离子电池、电化学电容器和新型电池体系,构筑高能量、高安全、宽温域的储能电池,多项研发的材料和技术已产业化或产业化示范应用。


参考来源:复旦大学官网、夏永姚课题组官网、余姚日报 《天下余姚人:大岚走出的农家孩子——工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夏永姚》、新威智能 《夏永姚教授:“科研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厚积薄发”》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乔木)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