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大事记


来源:中国粉体网   长安

[导读]  硅基负极前景较好,企业积极布局。从进度上看,已有少量产能释放,多数项目推进顺利,有望逐步放量满足下游需求。

中国粉体网讯  作为下一代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关键的硅基负极材料以其十倍于石墨类负极、高达4200mAh/g的克容量,成为理想的动力电池升级的材料突破点。尤其随着特斯拉4680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加速了硅基负极的商业化应用,预计2023年硅基负极材料会有规模级产能释放。


(来源:NEO Battery)


硅基负极前景较好,企业积极布局。从进度上看,已有少量产能释放,多数项目推进顺利,有望逐步放量满足下游需求。


昱瓴新能源


12月20日,昱瓴新能源获得怀远经济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东个人投资数千万元A轮投资,资金用途主要为产能扩张、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


蜂巢能源


12月15日,在蜂巢能源第三届电池日上,蜂巢能源发布了纳米网硅负极相关技术。纳米网硅负极,是蜂巢能源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出的负极技术方案。蜂巢能源为此自主开发了筑网束硅技术、硅碳融合技术、双层包覆技术,循环寿命较进口同类产品提升10%。这一负极材料的特点是,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低产气、长寿命,支持4C快充。蜂巢能源预计,纳米网硅负极搭配高镍正极,将率先在大圆柱电芯上实现应用,实现能量密度≥300Wh/kg。2025年,蜂巢能源搭配纳米网硅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芯产能将达到5GWh。


天目先导


12月12日,由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共彭州市委、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天目先导新型高端纳米硅负极材料西南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彭州市隆重举行。此次签约总投资达50亿元,拟建设年产3000吨高端纳米硅材料、10万吨高端硅基负极材料和3万吨新型纳米硅材料西南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9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5亿元。


硅宝科技


硅宝科技于2021年11月公告 “1万吨硅碳负极、4万吨专用粘合剂项目”。9月23日,硅宝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该项目已开始建设,计划在2023年6月前完成基建工作,第一期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第二期在第一期产线投产后12个月内建设投产。


杉杉股份


6月28日,杉杉股份与宁波市鄞州区签署了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按照计划,项目一期规划年产能达1万吨,二期规划年产能达3万吨。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成为杉杉股份第一个纯品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杉杉股份最大的硅基一体化基地。


石大胜华


5月4日晚间,石大胜华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员工持股平台东营盈嘉合壹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设立合资子公司胜华新材料科技(眉山)有限公司投资建设3万吨/年硅基负极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亿元,项目建设地为四川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2024年4月投产。


道氏技术


4月10日晚间,道氏技术公告,公司子公司佛山市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拟与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碳材料项目合同书》,格瑞芬(包括但不限于格瑞芬关联方)拟在兰州新区新设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含相关产业链配套)和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6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建设规模7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含10万吨石墨化加工),计划2022年5月底开工,计划建设周期16个月(不含3个月冬歇期);二期计划建设规模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含5万吨石墨化加工)、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5000吨碳纳米管纯化、5000吨碳纳米管高温纯化及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计划2024年1月底开工,计划建设周期14个月(不含3个月冬歇期)。


杰瑞股份


3月11日,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仪式在天水市甘谷县举行。项目拟建设10万吨人造石墨和2万吨硅碳、硅氧负极材料产能,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贝特瑞


2月16日晚间,中国宝安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贝特瑞拟与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贝特瑞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贝特瑞须在2022年3月底前启动一期项目建设,在2023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年产1.5万吨级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在2028年前实现年产4万吨级硅基负极材料产能全面达产。


参考资料: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长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9

作者:长安

总阅读量:298045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