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制动第一人,中南学子心中永远的“老校长”——黄伯云院士


来源:中国粉体网   山川

[导读]  黄伯云院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招录公派出国留学,又在出国热潮中毅然归国的爱国知识分子。

中国粉体网讯  2005年,一位材料学家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颁奖词中,组委会写到: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

 

这位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材料学家就是黄伯云院士。


院士简介


黄伯云,男,汉族, 1945年11月出生,湖南南县人,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黄伯云院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招录公派出国留学,又在出国热潮中毅然归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带领团队20年磨一剑,发明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封锁,解决国家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急需,为航天动力系统提供关键高温部件,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他组建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孵化多家高科技企业,实现碳/碳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和我国C919大型客机着陆系统关键部件“中国造”,保障了我国航空航天战略安全。他曾治校20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山窝窝里走出的院士


黄伯云于1945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农村的土壤和环境赋予了他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优良品性。他的求学生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发展,而这段壮阔的历史在黄伯云心中扎下了爱国爱党爱家的心,同时也让黄伯云知道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科技发展的落后!


黄伯云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后天的不懈努力,为了完成建设祖国科技的梦想,在19岁时考入中南大学前身之一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他曾因特殊时期无法完成正常的科研工作,工作被迫中断了十年之久,更不用说出国访问。但是,后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工作的陆续开展中,黄伯云也得以重新回到科研岗位进行研究。


然而,中断了十年之久的工作并不是说说就能恢复的。本就薄弱的航空材料科技,十年间中断研究,想去国外学习参观更是天方夜谭,国外的器材采购回国却是“破铜烂铁”。黄伯云带领团队用着紧张的科研经费进行探索,却依旧以失败告终,翻阅外国文献也以“没有访问权限”或“不允许访问”为结局。黄伯云团队此时几乎陷入了“报国无门”的“绝境”。


也许是老天要弥补他这么多年的坚持,黄伯云在恢复科研工作不久,就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开展,国家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出国访问交流,将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引进国内的高校科研中,黄伯云就是乘着这阵“东风”,前往美国进行留学交流。


学成之后毅然决然回国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各方面的人才稀缺,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薄弱,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比较有限。后来,为了加大对留学教育的投入,中国开启了公派留学的新时代。这之后,公派留学成为了国家战略性方针,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公派留学也面临着严峻考验,由于学生归国率很低,导致国内人才出现大量缺口的现象。当时许多人出于改变命运的目的走出国门,经历了美国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后,就把家国大义抛在了脑后,这其中不乏各大高校的学子。当初国家为这些学生提供公派留学的机会,并没有用制度、道德约束他们,而是期望他们拥有一颗爱国心,回国后为祖国发展建设出一份力。


不过,自私是人类的天性。在国外,能够享受优渥物质的生活,还能在良好的学术环境里,不断刷新自己的科研成果,而在国内,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这种巨大的资源落差面前,如果身上没有肩负着使命感,很难做出舍身取义的选择。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出国留学人员,黄伯云在美国进修8年后,拒绝了美国80倍工资,毅然选择回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国内工作条件更是无法与美国相比,但他无怨无悔,始终认为 “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送我们出去,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我们应该回国参与新中国建设。”他在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作为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发言:“中华大地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创业的沃土,满足祖国的需要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为知识分子,能把才智奉献给自己的国家,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在归国后的20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发明碳/碳复合材料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作为大飞机制动第一人,他为保障我国航空航天战略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报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对高技术新材料的迫切需求,黄伯云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己任,敢为人先、自主创新。




碳/碳复合材料是先进航空航天器及其动力系统等不可或缺的战略性高技术材料,被发达国家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其制备技术严禁出口。黄伯云带领团队,20年磨一剑,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碳复合材料,打破国外封锁,解决国家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急需,并为航天装备动力系统提供关键高温部件,保障了国家航空航天战略安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依托碳/碳复合材料核心技术,黄伯云研制的高性能飞机机轮及刹车系统,为我国C919、进口波音、空客等大飞机和先进战机提供了成套制动部件。


黄伯云带领团队突破传统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存在的“稳定性差”和“重载耐磨损性差”等技术难题,研制的高性能粉末冶金飞机刹车材料,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为苏27、图154等系列战机和运输机提供了关键部件,获得了我国第一个由国外颁发的飞机零部件制造人许可证,并批量出口国外。


2017年,黄伯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一种耐3000℃烧蚀的新型复合材料,这一成果在NaturCommunications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权威学术机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中南学子心中永远的老校长


2000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三校正式合并为中南大学,首任校长由原湖南医科大学校长担任,不久之后黄伯云接任校长,直到2011年,黄伯云才因超过任职年龄界限卸任。


在合并后的第二年里,教育部进行国家重点学科评选,中南大学便有17个入选。之后,中南大学更是跻身副部级985大学行列,无论是科研成果、ESI论文数量,还是综合排名、学科评估,中南大学都成绩显著。在首轮双一流评选中,中南大学入选了A类建设名单。


这些,都离不开黄伯云长期担任校长的付出。在他任校长的十年里,中南大学全面提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数位居全国高校前茅,平均每三年就领衔获得1项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平均每三年孵化出1个上市公司。尤其是当初高瞻远瞩,把湖南医科大学合并到位,可以说是为中南大学未来的腾飞打好了基础。


2011年11月1日,黄伯云正式卸任中南大学校长,在前一日任免会上,中南大学给予了其高度评价,“他认真负责,工作思路清晰,办学经验丰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科教界尊敬和广大师生的爱戴。他用自身的模范行动证明他不愧为中南大学发展的带头人……”


参考来源:

[1]跟中南大学牵手半个世纪 黄伯云功成身退.长沙晚报

[2]《黄伯云校长入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人评选.黄伯云

[4]南宫钦.大飞机制动第一人黄伯云,拒美80倍工资,归国20年破国外技术封锁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山川)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4

作者:山川

总阅读量:901449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