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机涂层材料专家——丁传贤院士


来源:中国粉体网   初末

[导读]  丁传贤,无机涂层材料专家。江苏省海门市人。195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等离子喷涂涂层材料配方、工艺、性能、结构、应用和相关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

中国粉体网讯  丁传贤,无机涂层材料专家。江苏省海门市人。195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等离子喷涂涂层材料配方、工艺、性能、结构、应用和相关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研制成功可供实用的电弧等离子喷涂设备和高温防热、耐磨、生物相容、红外辐射、电介催化等五个涂层系列,在我国国防和民用工业中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社会、经济效益较为明显。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主创新,坚定奉献科研路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材料科学事业刚刚起步,急需有人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当时,丁传贤作为复旦大学化学系五年级的一个学生,满怀报效祖国的理想,欣然响应了这一号召,他提前半年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工作,师从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严东生教授和程如光教授。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丁传贤与三位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小组,进行电弧等离子喷涂设备和涂层材料的研究。当时,由于欧美封锁,中苏交恶,几乎是踏破铁鞋也没寻觅到该方面的技术资料,哪怕仅仅是一星半点。丁传贤团队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与毅力,不懈探寻,找到一张叫做“等离子喷枪”的简图。他们一面啃书本自学,一面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博请教,白天连着黑夜,黑夜又连白天,电弧产生的强紫外光就使他们双眼流泪不止,脸和手的裸露部分不断被灼伤,并且红肿和脱皮,在不断的失败与奋斗中,整整经历四个酷暑与寒冬,一台稳定、清洁、能长期工作的电弧等离子喷涂设备终于在丁传贤团队的手中涎生了!


攻关十八载,一朝报国家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还是后续即将发射的“长征五号”都离不开其强劲的心脏——液氧煤油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自主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而这一成就离不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丁传贤院士团队的刻苦攻关。作为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关键之一的端动密封机构,承载着高转速、高压力、强氧化等苛刻摩擦工况,此前,国内尚无满足要求的动密封配对摩擦副材料可供选择,丁传贤及其研发团队针对液氧煤油发动机泵端面动密封苛刻的服役工况,潜心研究、刻苦攻关,采用耐磨陶瓷涂层方案,通过涂层材料导热性能与微结构的设计优化,最终突破了涂层设计、力学性能、抗热冲击性能、耐磨性能及制造工艺完善、可控等技术难题,满足发动机涡轮泵和氧泵端面动密封的技术要求,并向用户单位提供了密封动环涂层部件,由此确保了总体单位后续试车的顺利推进。


丁传贤院士及其团队的技术成果在新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获得成功应用,这意味着丁传贤院士及其团队在十八年里刻苦攻关、攀登高峰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终有回报。


陶瓷造骨,造福社会


丁传贤院士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率先提出采用等离子喷涂生物陶瓷涂层工艺,用于制造人造骨与人造关节涂层。历时十余年,其研发项目终获成功,陶瓷骨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与人体肌肉和骨头紧密结合并且“和睦相处”。随着时代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增多、因外伤事故等产生的骨与关节损伤增多,与此同时,骨肿瘤发病率和诊断率上升,需要接受假体置换术的患者增加。但是传统接骨用的不锈钢不耐腐蚀,与人体不能很好地结合,存在诸多弊端。丁传贤院士和其团队研发的等离子喷涂生物陶瓷人造骨及关节技术避免了病人截肢的痛苦、有助于够确保骨与关节功能、减少医疗费用,正惠及越来越多的患者。


结语


几十年来,丁传贤院士与实验室为伴,潜心科研,此外,他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他培养了多名高质量、高素质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他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一代代传承......


参考资料:

腐蚀与防护之友.封面人物 | 丁传贤院士:潜心科研 铸就科技强国梦

柳斌.科技创新的开拓者 提携后学的引路人——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传贤

中国工程院官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0

作者:初末

总阅读量:581600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