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无机粉体新材料领域中有哪些热点产品?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无机粉体新材料是以基础材料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量较小、品种及规格多、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的一类材料。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无机新材料迎来了历史上大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粉体网讯  无机粉体新材料是以基础材料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量较小、品种及规格多、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的一类材料。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无机新材料迎来了历史上大好的发展机会。

加快无机新材料前沿技术的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已有品种质量水平,并延伸发展下游、高端制品及应用推广,是无机新材料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下是对我国无机新材料产业中的部分热点产品及技术初步的分析。

1、无机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其中纳米材料技术着重于纳米功能性材料的生产(超微粉、镀膜、纳米改性材料等),性能检测技术(化学组成、微结构、表面形态、物、化、电、磁、热及光学等性能)。纳米加工技术包含精密加工技术(能量束加工等)及扫描探针技术。

(1)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Ti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强的吸附能力,其独特的中空管式结构能够为光生电子的传输提供通道,提高了催化活性。TiO2光催化技术由于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高效、操作简便、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土壤中农药污染、芳香族类污染、石油污染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用途广泛。由于TiO2具有无毒、廉价、化学稳定性强等特点,其光催化氧化技术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配图来源:网络)

(2)纳米氧化锌

纳米氧化锌由于具有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点,表现出许多优于普通ZnO的特殊性能。在陶瓷、电子、光学、化工、生物、医药等许多领域展现出特殊的用途,其光催化性能更是受到关注。纳米氧化锌被紫外光照射后产生空穴和电子对,并衍生出羟基自由基等,空穴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分解多种有机物。



(3)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SiO2是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原所有应用SiO2粉体的行业。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纳米材料的表面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优点。就作为填料而言,不改变工艺流程,而只是替代粗晶SiO2,其制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会大幅提高。

(4)纳米氧化镁

纳米氧化镁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无机材料,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新型的细菌和病菌层出不穷,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高效的抗菌材料,纳米氧化镁在抗菌领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5)纳米碳酸钙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高档无机功能性填料,其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磁性、催化性、光热阻和熔点等方面表现出与普通轻质碳酸钙不同的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增韧性、补强性、透明性、触变性、流平性和消毒杀菌等应用方面的特殊性能。

2、先进陶瓷材料

先进陶瓷是采用高度精选或合成的原料,具有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加工、便于进行结构设计,并且有优异特性的陶瓷。由于其特定的精细结构和其高强、高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导电、绝缘、磁性、透光、半导体以及压电、铁电、声光、超导、生物相容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冶金、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全球范围内先进陶瓷技术快速进步、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及市场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较明显。

(1)高端陶瓷粉体

配方、配料是制造先进陶瓷主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先进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先进陶瓷材料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显微结构来决定,而显微结构的优劣取决于制备工艺过程。先进陶瓷的制备工艺过程主要由粉体制备、成型和烧结等主要环节组成。在三个环节中,粉体制备是基础,若基础的粉体质量不高,即使在成型和烧结时做出再大的努力,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显微结构和高质量的先进陶瓷产品。

(2)结构陶瓷

结构陶瓷主要基于材料的力学和结构用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等特点,结构陶瓷主要材料有氮化硅、碳化硅、二氧化锆、碳化硼、二硼化钛、氧化铝和赛隆等。

(3)电子陶瓷

电子陶瓷是先进陶瓷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产品,大约占先进陶瓷市场份额的65%。主要用于芯片、电容、集成电路封装、传感器、绝缘体、铁磁体、压电陶瓷、半导体、超导等。主要材料有钛酸钡、氧化锌、钛锆酸铅、铌酸锂、氮化铝、二氧化锆和氧化铝等。



(4)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除用于测量、诊断、治疗外,主要是作为生物硬组织的代用材料,可应用在骨科、整形外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科、耳喉鼻科及普通外科等各个方面。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3、无机晶须材料

(1)CaCO3晶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在复合材料制备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CaCO3晶须表面呈现的较强极性及亲水疏油特性,造成其在基料中难以均匀分散,相容性差的缺点。为此,必须对CaCO3晶须进行表面改性,才能提高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改善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2)硫酸钙晶须,又称石膏晶须,是硫酸钙的纤维状单晶体,白色疏松针状物,具有完善的结构、完整的外形、特定的横截面、稳定的尺寸。具有颗粒状填料的细度、短纤维填料的长径比、耐高温、耐酸碱性、抗化学腐蚀、韧性好、电绝缘性好、强度高、易进行表面处理,与树脂塑料、橡胶相容性好,能够均匀分散,具有优良的增强功能和阻燃性。

4、无机阻燃材料

与有机阻燃剂相比,无机阻燃材料因在火场中不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便于人员的逃生而受到广泛关注。氢氧化镁具有无毒、无卤、抑烟、价廉及耐高温等特性,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无机添加型阻燃剂。作为添加型无机阻燃剂,需要较大的添加量才能达到高阻燃的要求,为解决大量添加时给材料力学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主要是从超细化、表面极性的改进、低团聚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来提高性价比。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发展迅速,其所需要的无机材料如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及三元材料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对功能化无机材料的需求量将会有很大增长,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循环性能良好、低成本、环境友好的锂离子电极材料成为研究重点。在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中,附加产值最高、市场容量最大的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占锂动力电池成本的30%以上。


目前,市场上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以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为主。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拥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良好的安全性能、较好的高温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是市场上主流的动力电池材料之一。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的优点,兼具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较长、安全性较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2019年中国锂电三元正极材料市场规模285亿元,同比增长8.4%;出货量19.2万吨,同比增长40.4%。

6、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因其拥有独特的物理性能而被广泛关注。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材料,“多才多艺”的性质使得石墨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运用在计算机芯片上,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用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和综合性能。


2018年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约为111亿元,较2017年增长41亿元,同比增长58%。随着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研发生产技术的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在复合材料、大健康、电子信息、储能等方面的石墨烯应用已起步。未来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能源发展、高端装备、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石墨烯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有望成为各个细分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

7、无机粉体新材料的制备方法

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即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

(1)固相法是以固体为原料,经高温加热反应,控制好反应条件,易于制得单分散颗粒。但是,固相法要求原料纯度高,而且能耗高.一般不宜采用。

(2)气相法制得的产物具有纯度高、颗粒细、分散性好而且易于控制等优点。但是,气相法要求原料纯度高,而且生产成本和能耗较高,对设备材质要求高,所以如果不是特殊产品的生产一般较少采用。

(3)液相法制备无机精细产品,原料获得方便,成本低廉,能耗较低,产品性能随用途可自行调节控制,使用范围广。如果采用较合适的生产技术,做到物尽所用,提高原料利用率,那么液相法是最适宜的生产方法。液相法包括均相沉淀法、水热法、溶胶一凝胶法、微乳液法、仿生合成法、相转变法、喷雾反应法等。

8、无机粉体材料的高新工艺技术

为实现无机粉体材料的精细化、功能化和系列化,相应的高新工艺技术被开发出来,包括高纯技术、超细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纤维化技术、薄膜化技术、单晶和多孔生产技术、特殊几何形状制备技术、非晶化技术、高密度化技术、高聚合化技术、非化学计量化技术、复合物技术等。正是依赖这些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大批量新型无机粉体产品,拓展了无机粉体新材料的应用。

参考来源:

叶丽君.无机新材料产业前景

叶丽君.对我国无机新材料领域的热点分析

中国粉体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6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647760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