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邱定蕃1941年10月20日出生于香港,江西省广昌县人,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副主任、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矿浆电解新技术”开拓者。
邱定蕃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的研究与开发。他研究成功的萃取分离镍、钴技术在中国国内首次实现了工业化。此外,他在资源循环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许多工程院咨询战略研究项目。
人物生平
1941年10月出生于香港,原籍江西省广昌县贯桥乡,在风景秀丽的赤水镇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 。
1951年,他刚满10岁便念完了赤水小学,毕业时名列前茅。
1952-1954年在广昌中学学习。
1954-1957年在南城中学高中部学习。
196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同年进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
1985年后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
1991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著名学府——皇后大学学习和研究,并担任了该校矿物工程系研究生导师。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当选为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第一届专家委员会成员。
2013年,被选为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成员。
2015年,被聘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顾问 。
少年时代影响巨大
在邱定蕃院士的自述中他这样说道:“每一个人从开始懂事到长大成人,都有一些异常深刻的事件,永远留在他的脑海中。其中有一些,对他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大的甚至会改变其人生道路。”
在少年时代,邱定蕃的父母、哥哥以及老师都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很深刻的影响。为人诚实大度的父亲会告诉邱定蕃,国家不强大,人民就遭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还告诫邱定蕃要爱自己的家乡和乡亲。正是父亲的这些教导,1990年邱定蕃结束了在加拿大的学习和研究之后,面对诱惑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工作。勤劳善良的母亲则教会邱定蕃在科研工作中的勤奋和执著,在团队中的合作和友善。而哥哥则告诫他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遇难退却。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让他明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最高境界;数学老师则让他明白:谨慎、细心、严密、沉着是成功的一些最基本要素。也正是这些人的言传身教,邱定蕃才会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一路勇往直前,取得成功。
不慕名利,潜心钻研
邱定蕃一直潜心钻研,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并解决了许多工程化难题。20世纪80年代初,邱定蕃主持研究成功的P204萃取分离重金属在中国国内首次实现了工业化,为弥补当时国内钴的短缺作出了贡献。此外,他在处理含镍钴红土矿、低品位锰矿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他与他人合作发明“矿浆电解新技术”,成为了该项技术的开拓者,提出了与国外学者不同的反应机理,实现了金属的进一步提取,降低了能耗,特别是在冶炼过程中不产出二氧化硫。1993年建成中国第一座重金属加压精炼厂,使中国镍精炼从20世纪50年代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邱定蕃院士共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1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学术专著6本,其中《矿浆电解》一书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这项技术研究和生产的学术专著。但他从不为这些外在荣誉和名利所惑,始终奔赴在科研一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这样评价邱定蕃院士:满头苍发,已近耄耋之年的邱定蕃院士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科研创新活力,始终与同事并肩奋战在矿冶科研一线。他不慕名利、不计得失,潜心钻研,致力于有色金属的提取、分离和回收研究,先后获得了17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为祖国矿冶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尖端紧缺人才。邱院士作为一名冶金行业的老工作者,既体现出他为人治学的低调谦和,又反映出他对这份工作的笃定和坚守。
资料来源:
邱定蕃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矿浆电解新技术”开拓者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院士专家|广昌乡贤邱定蕃,喝着旴江水长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馆、百度百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