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纳米界的“神话” —Charles M. Lieber和他的华人子弟们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默然

[导读]  本期粉体人,我们来了解一下Charles M. Lieber(查尔斯·利伯)先生,一个在纳米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如果你没听说过他,也不必感到惊讶,因为他玩的东西实在是太高端了~

中国粉体网讯  本期粉体人,我们来了解一下Charles M. Lieber(查尔斯·利伯)先生,一个在纳米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如果你没听说过他,也不必感到惊讶,因为他玩的东西实在是太高端了~



人物名片:


Charles M. Lieber,1959年4月出生,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生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 Lieber是国际著名的纳米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2000年到2010年间被Thomson Reuters评选为化学领域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排名第一,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


Charles M. Lieber长期从事原子力显微镜、隧道扫描电镜、高温超导材料、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最活跃、最著名、年轻有为的纳米科学家和材料学家之一,对国际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具有极高的造诣。


科研贡献:


Charles M. Lieber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已发表论文360余篇,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开拓和领军作用,其中论文共被他引77500余次,10篇论文被他引22900余次,h-index高达126。


1997-1998年,Lieber课题组首次利用VLS方法可控合成了均相Si半导体纳米线,随后很快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周期表中其他各种材料,从而形成一套纳米线可控合成的通用方法,VLS方法机理图如下图:



2001年,Lieber课题组开创性地通过微流控方法实现了纳米材料的大规模自组装,该工作被science评为当年的科研重大突破之一。


Lieber课题组的形状选择纳米线组件


近年来,Lieber组将研究方向聚焦在脑细胞和相关疾病的研究中。首先他们从纳米线出发,构建纳米网络(mesh),并进行必要的修饰,通过注射器就可以将Nanomesh注入到大脑的指定位置。


Lieber课题组组对于纳米线的生物应用的研究


Lieber—华人纳米界的半壁江山


和国际上其他著名纳米科学家相比,Lieber在中国有着特殊的知名度,这主要是由于Lieber的华人学生有很多(截止2016年,共有 72位),有些如今都已经在美国学术界很有声望了,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斯坦福大学的戴宏杰,乔治亚理工的张忠菊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崔屹,还有Lieber那里做过访问学者的清华物理系范守善教授等。


1、Peidong Yang  杨培东 



杨培东,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S.K.和Angela Chan杰出能源教授和化学教授。


研究领域:


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及其在纳米光学和能量转化中的应用,包括人工光合作用、纳米线电池、纳米线光子学、纳米线基太阳电池、纳米线热电学、碳纳米管纳米流体、低维纳米结构组装、新兴材料和纳米结构合成和操控。


课题组主页:http://nanowires.berkeley.edu/


2、Hongjie Dai  戴宏杰  



戴宏杰,1966年5月出生于中国湖南邵阳,纳米材料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研究领域:


a.纳米材料的合成

b.纳米材料(纳米氧化物、硫化物)用于储能

c.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NIR-II),如碳纳米管、量子点、共轭聚合物等


课题组主页:http://dailab.stanford.edu/


3、Jie Liu  刘杰



刘杰,杜克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


Prof.Liu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a.三维可切割碳基气溶胶的发展,并将其运用到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b.高密度单壁、多壁碳管/半导体管的可控合成及其在NanoFET和Sensor方面的应用。


课题组主页:http://people.chem.duke.edu/~jliu/labgroup/index.html


4、Stanislaus S. Wong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化学系 教授


研究方向:


a.Carbon Nanotube的功能化改造

b.纳米材料的绿色合成,主要集中在常压、低温、绿色合成体系的研究

c.利用NEXAFS来探究单层和多层纳米管的局部结构信息

d.探针显微技术在位点反应方面的应用。


课题组主页:http://www.chem.stonybrook.edu:82/swong.html


5、Liwei Chen 陈立桅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陈立桅教授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光伏、锂电、界面三个方向、其中的界面研究特别强调在器件工作状态下对载流子迁移的微观表征。


课题组主页:http://oil.sinano.ac.cn/index.html


6、Xiangfeng Duan 段镶锋  



段镶锋,现为湖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


研究领域:


a.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与表征

b.纳米材料的电子、光子学应用

c.纳米材料在能源转化、储存领域的应用

d.纳米材料在生物应用 


课题组主页:http://xduan.chem.ucla.edu/index.html


7、Yu Huang 黄昱   



黄昱曾是当今国际顶尖化学家CharlesLieber 最得意的学生,并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洛杉矶加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研究领域:


a.溶液相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尤其是对于其形貌的控制。

b.纳米晶相转变的研究

c.纳米材料的催化应用和能源相关应用:侧重于电化学的应用。

d.纳米器件的功能化 


课题组主页:http://yhuang.seas.ucla.edu/


8、Yi Cui  崔屹   



崔屹,纳米材料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14年获得首届纳米能源奖;2017年获得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与工程技术奖。


研究方向:


a.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

b.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c.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d.针对PM2.5的纳米纤维过滤器

e.纳米材料的原位TEM表征 


课题组主页:http://web.stanford.edu/group/cui_group/


9、Gengfeng Zhen  郑耿峰 


复旦大学化学系   教授


研究方向:


a.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组装

b.光电化学器件和电化学储能研究

c.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的界面研究。


课题组主页:http://www.nanolab.fudan.edu.cn/index.html


10、范守善



范守善,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范守善主要研究内容为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新型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研究,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和长线的控制合成、性能表征和应用。


And so on


注: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研之成理;纳米人

推荐17

作者:默然

总阅读量:1398665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