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他有很多头衔
他是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曾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
他获得很多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国际先进材料终身成就奖等。
他提出很多观点
例如,“谁掌握材料,谁就掌握未来”“在从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
他就是王恩哥院士。
科研成就
王恩哥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
2003年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理论和实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4年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理论和实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8年轻元素新纳米结构的构筑、调控及其物理特性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1年轻元素新纳米结构的构筑、调控及其物理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Nature子刊,Phys.Rev.Lett.上发表6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现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美国AIPAdvances执行主编。
年少的他在坎坷与苦难中发奋图强
王恩哥,195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大学教授。解放初期,父亲从上海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身到国家棉纺工业基地建设中,做出巨大的贡献。
“文革”时期,却成了当地头号“走资派”,王恩哥九岁时,父亲被迫害。
王恩哥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是在“文革”中度过的。中学毕业后,王恩哥下乡当了知青。
1977年,王恩哥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考试,被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当时母亲正在为父亲平反的事忙碌,王恩哥错失了入学机会。直到1978年5月高考前夕,王恩哥一直为父亲平反的事情,在省市各个部门奔波。最终,父亲得到了平反。母亲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唯一的要求——让王恩哥用1977年的高考成绩入学。得到当地政府的同意。1978年秋王恩哥进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学习,在辽宁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1987年9月,王恩哥考入北大物理系,师从章立源教授攻读博士,1990年获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
长大后他成长为一名爱国的科学家
1991年12月,王恩哥从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后科研站出站,随后在法国和美国做博士后及副研究员。
1995年8月,王恩哥从美国回到中国,受中科院物理所邀请,成为一名普通研究员,也成为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第一位从美国招聘,成为全职回国的青年物理学家。
1999年,42岁的王恩哥成为中科院物理所所长。
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做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教授。
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任德国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做访问教授。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09年,王恩哥在一个月内辞去了中国科学院的所有的行政职务,决定回到北大担任物理学院院长。10月至12月,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9-2012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
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他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国,以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在纳米材料探索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成绩。
成就院士让我国材料科学枝繁叶茂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中,新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是非常关键的”。“材料”成了被制造业紧紧握住的“未来”。
在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王恩哥曾说,如果仔细地看一下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它的每一次跨越都与一种新材料的发现和被广泛使用密切相关。如果把当今的科学技术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材料科学就是树干,而很多光鲜的领域就好比是树上的果实,这些果实都是通过树干来汲取营养。
原创第三类光学晶体理论并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支撑高端应用。
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恩哥院士、刘开辉教授科研团队原创第三类光学晶体理论---转角相位匹配理论,并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晶体仅有微米量级厚度,“薄如蝉翼”,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相较于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二维材料光学晶体的理论突破与材料制备,具有鲜明的首创性。
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
刘开辉介绍,“该理论的应用有望让激光器的尺寸缩小至微米级。一些过去无法制造光学晶体的材料,也有望在材料堆叠角度的转动中再次焕发生机”。“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发展的基石,谁掌握了光学晶体的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谁就掌握了激光技术的未来”王恩哥说,“转角菱方氮化硼光学晶体具备超薄尺寸、优异的可集成性和全新功能,未来有望在量子光源(通讯)、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的应用突破”。
王恩哥在央视《对话》栏目鲜明的指出,一个科研成果、一个实验室的样品,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是否能产业化变成商品,要经历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死亡谷”。“死亡谷”上没有平坦大道,但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些规律,在“死亡谷”上架起“铁索桥”。成果从样品、产品到变成商品,是一个接力赛。
来源: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CCTV对话等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