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热法,合成材料更完美?


来源:中国粉体网   黑金

[导读]  纳米材料合成的重要方法。

中国粉体网讯  水热法是以密封在容器中的水为介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常温常压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并发生化学反应或再结晶反应,反应产物过饱和析出的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早在1845年,Eschafhautl采用水热法以硅酸为原料制备出了石英晶体。在早期,水热法主要用于成矿机理的研究。1948年,Barrer等模拟天然沸石的形成环境合成了人造沸石。1985年,Bibby等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沸石,溶剂热法合成纳米材料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溶剂热法的特点


溶剂热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将溶解在其中的反应物包围,形成一个基团,从而提高了反应物的分散度,可以定向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结构的材料。


在反应体系中,溶剂种类会影响反应物活性物种在液相中的浓度、解离程度以及聚合态分布等,从而改变反应过程和反应路线,影响最终产物。


此外,有机溶剂的沸点相对较低,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力都处于临界物浓度和临界压力之上,此时的反应体系既具有液体的溶解特性,又具有气体的传递特性,可以促进或加速常规条件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因此,相比水热法,溶剂热法能在相对较低温度下获得晶形结构更完美的纳米材料。


溶剂热法的应用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不止可以在水溶液中合成,有机溶剂中合成氧化物的相关报道并不少,并且获得的产物拥有更特殊的微观形貌。Sun等人以硝酸铁作为铁源,在溶剂热体系中加入离子液体作为辅助,合成了Fe3O4纳米团簇,这种团簇的形貌表现为由纳米片堆叠形成的珊瑚状。谈等人以莫来石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方法可合成氮氧化物粉体。


金属与非金属化合物


1999年,钱逸泰提出,利用溶剂热合成手段,以四氯硅烷和氮化钠作为硅源和氮源,在670°C和450个大气压下可制备出晶态Si3N4。Xu等人以乙二醇为溶剂,CH3COOLi、Mn(CH3COO)2和H3PO4作为反应物,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一种花状的LiMnPO4产物,这种结构是由LiMnPO4纳米晶体自组装成薄纳米带后,纳米带进一步自组装而成。Ludwig等人在通过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在不同水/乙醇比的溶剂中,合成出具有片状形貌的高结晶度LiCoPO4。当醇水比改变时,产物的形貌随之变化,体系溶剂的粘度越大产物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电化学性能随之增强。


金属材料


相较于水热合成,溶剂热方法在合成功能化金属方面更具优势,一是其可引入生长控制剂得到多样化微结构的产物,二是其溶剂环境更加复杂可生成多组分合金。


Liu等人采用不同溶剂作为矿化剂、聚合物作为稳定剂,通过Ag对Au晶面的特定吸附作用,合成出Ag辅助生长的Au纳米线,其直径仅有1.3nm。Wang等人报道,溶剂热合成体系中采用油胺作为反应溶剂和还原剂,KBr和C21H38ClN·H2O分别作为封端剂和表面活性剂,可合成球形PdCu纳米晶体。


其他材料


溶剂热法制备材料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包括核壳材料的制备和元素的掺杂等,其具有可直接得到高结晶度粉体、粒径及形貌可调、产物种类多样、工艺较简单耗能低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制备先进功能材料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陆江锋等使用红磷(RP)、氯化镉、硫脲为反应原料,二乙烯三胺为反应溶剂,通过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使RP原位生长在硫化镉(CdS)上,同时部分转化为黑磷(BP),一步得到了BP/RP-CdS三元复合材料。


杨家添等以Bi(NO33·5H2O、Na2WO3·2H2O、AgNO3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制备Ag掺杂与Ag纳米颗粒双重修饰的Ag/Bi2WO6复合光催化剂。


邹振耀等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类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2Ni0.13Co0.13Mn0.54O2-LiAlO2


曹景河等以磷酸和亚磷酸为磷源,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小结


水热合成作为一种新型合成手段,弥补了传统固相合成中反应不充分、产物杂质多等缺点,由水热法延伸出的溶剂热法更加拓展了其在材料合成的应用。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是制备无机功能材料与新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参考资料:

张霞等.水热与溶剂热法在合成材料中的应用

郭维敏等.水热法合成纳米MoS2研究与应用进展

黎雯等.黄铁矿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黑金)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3

作者:黑金

总阅读量:1347163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