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6月8日,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演讲中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到理性状态。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来源: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主办方)
此前一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看空”宁德时代。其认为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价格战不可避免,今年下半年二线电池厂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价格战略。宁德时代在市场份额和利润率方面将受到影响,将宁德时代目标价下调约16%至180元。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有人发出关于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担忧。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曾在2022年11月表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预计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而唯一不会出现过剩的是质量上乘、成本低的电池产品。
此外,今年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提出过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
动力电池装机率不断下滑
目前,动力电池仍延续着去年以来行业供大于求的状态。据行业内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创历史新高,达164.8GWh。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130GWh,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65.9 GWh。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行业每年的装机比例也在不断下滑。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行业整体装机率已经从2020年的76%一路下滑到54%。
汽车产业或进入“微增长”时代
行业之所以如此担心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与当前增速放缓的终端市场密切相关。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转换到如今的电池产能过剩。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一路狂飙后出现增速放缓的趋势。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直言,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全面告别高增速的黄金时代,预计未来将是“微增长”的发展趋势。同时,车市“淘汰赛”将加速进行,部分国际品牌和自主品牌将艰难求生存。
各方唱罢,孰真孰假?
有意思的是,就在朱华荣大声疾呼动力电池“严重过剩”之前,长安汽车在5月中旬还曾在投资者平台上透露,与宁德时代成立了电芯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芯生产制造,年产能将达到25GWh。预计上半年公司注册落地,年内将会投产。
在去年9月,长安汽车还申请注册多项“蔷薇”电池相关商标。一时间,业内纷纷猜测,长安汽车将自造电池。
所以,一边喊着产能过剩,一边打不过、就加入,一起造电池。小编只能说,城会玩。此外,必须指出的是,行业里所说的产能过剩更准确地说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也就是说过剩的是低端产能,优质产能仍旧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朱总觉得自己造的电池是高端产品,所以才有底气一边喊着过剩,一边造电池吧。
参考资料:
财联社、澎湃新闻、上海证券报、中国基金报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长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