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及锂电的2022年终总结


来源:锦缎

[导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日期均发布了2022年12月的数据。我们将其中核心数据进行抽离与整理,为新能源车即锂电做个2022年终总结。

中国粉体网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日期均发布了2022年12月的数据。我们将其中核心数据进行抽离与整理,为新能源车即锂电做个2022年终总结。


一、汽车的产销数据


2022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702.10万辆,同步增长3.4%,销量为2,686.40万辆,同比增长2.1%;2022年平均月产量为225万辆,而2021年平均月产量为217万辆;2022年平均月销量为224万辆,2021年为219万辆。


总量是跟人口高度关联的数据,另外,还与城市的交通容量相关(由国土面积决定),现在汽车也已经是成熟期的市场,增速不会很大。


与总量数据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车产量为705.8万辆(其中纯电动546.7万辆),同比增长96.9%,销量为688.7万辆(其中纯电动536.5万辆),同比增长93.4%。2022年,新能源车产量占比26.12%(较2021年增加12.56pct),销量占比25.64%(较2021年增加12.28pct)。2022年12月新能源车产量为79.5万辆,销量为81.4万辆,占比分别为33.36%、31.85%。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替代需求,其产销从2021年开始经历了连续两年的飞速发展,当前渗透率已经超过30%,如果按照前两年的节奏,渗透率平均提升10pct,对应大概280万辆,也就是2023年产销能够达到将近1000万辆(如果按照今年底的渗透率,提升大概7个百分点,对应增加200万辆)。


未来的增速继续维持翻倍的概率会比较低,毕竟基数起来了,同样的增加350万辆,在2022年增速是接近100%,但是在2023年就只有50%。



二、电池的产销数据


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的产量为545.9GWh,同比增长148.5%。三元电池产量212.5GWh,占总产量38.9%,同比增长126.4%;磷酸铁锂电池产量332.4GWh,占总产量60.9%,同比增长165.1%。


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 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10.4GWh,占总装车量37.5%,累计同比增长48.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62.4%,累计同比增长130.2%。



从具体公司来看,2022年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142.02GWh(48.20%),比亚迪69.10GWh(23.45%),中创新航19.24GWh(占比6.53%),国轩高科13.33GWh(占比4.52%),欣旺达7.73GWh(占比2.62%)。


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市场份额总体变得比较稳定,宁德时代在50%左右,比亚迪在25%左右。



在单车带电量方面,结合电池装机量和新能源车产量,2022年单车平均带电量约为41.74kwh,而汽车协显示的2022年12月的单车平均带电量为50.4kwh(我根据12月份的装车量和新能源产量计算得到的是45.74kwh)。


单车带电量总的来讲基本稳定,因为这更多是由技术性问题所决定,比如汽车动力学的分析,或者是电池技术水平(一辆小轿车,总不能带个几吨的电池吧)。



三、新能源车渗透率和碳酸锂价格


新能源车产量、渗透率跟碳酸锂价格高度相关,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量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046,我国新能源车产量占比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417;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439。


碳酸锂是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上游,其价格是一个在时间上更为领先的指标。在新能源车产量、动力电池出货量出来之前,这部分产品就需要首先对碳酸锂进行采购,所以碳酸锂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反映了行业的需求状况,但是由于价格是由供求两个方面决定的,只有在短期,我们才能够用需求去解释价格。


此外,碳酸锂价格和单车带电量具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632),也是可以理解,电池成本越高,会有两种动力,一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每Wh用更少的锂;二是降低单车带电量,从而降低了每辆车中锂的使用。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长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4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