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uu全3D打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1200Wh/L,千亿级应用市场正在打开


来源:南极熊3D打印网

[导读]  3D打印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可以大大提升。目前已经出现规模量产的企业,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大市场。

中国粉体网讯  2022年3月,电池3D打印专家Sakuu 在锂金属电池的开发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能够开发具有800Wh/L基准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并预计在2023年推出全3D打印固态电池。



△Sakuu的SSB软包电池(图片来自Sakuu Corporation)


Sakuu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主要研究大规模、可持续的电池技术和电池制造。Sakuu制造的电池具有可回收性、高性能和安全性。专有的固态电解质和多孔阳极技术能提供高能量密度,减少充电时间。Sakuu的固态电池将完全通过变革性的Kavian™ 平台在定制或大型工厂中生产,从而实现、Sakuu、固态电池的快速3D打印、大批量、低成本和可持续生产,能够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


Sakuu称,这一成就是实现在2023年制备超过1,200Wh/L的全3D打印固态电池(SSB)目标前的重要一步,所含有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当今市场领先的锂电池。(目前市场常见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500-700Wh/L范围内。)


Sakuu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Bagheri说:“采用全新3D打印方法制造的安全、可持续和高性能的SSB能够解决供应链和安全问题,同时超越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局限性。”


3D打印下一代电池


在Musashi Seimitsu的支持下,Sakuu生产为电动汽车(EV)提供动力的下一代SSB。Sakuu去年从KeraCel更名为Sakuu Corporation,不久之后推出了Sakuu AM平台,这是集粘合剂喷射(BJ)和粉末床3D打印技术于一体的多元化系统,可以在同一零件内处理多种陶瓷和金属材料。Sakuu表示,凭借这种制造能力,可以打印出具有更坚固陶瓷层的电池,同时更容易集成大规模生产的单片层电池。


为了进一步证明增材制造技术的可行性,Sakuu已经建立了一个电池3D打印测试系统,该设备最初能够每年生产2.5MWh的SSB,今年通过Sakuu AM平台,此系统每年将能够产生高达1 GWh的SSB。


2021年10月,Sakuu获得了6200万美元的融资。这些资金被用于推出第一代SSB以及未来发布的第二代电池3D打印机


新的能量密度突破


在其第一代非打印锂金属电池中实现800Wh/L的能量密度是Sakuu实现全3D打印高性能 SSB并改善储能的目标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第一代锂金属电池除了含有800Wh/L能量密度的特点外,还在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具有97%的高能量保持率。


Sakuu的第二代全3D 打印 SSB有望在2023年推出。Sakuu预计其3D打印电池的能量密度将再次“大幅飞跃”,成为世界第一。Sakuu所设计的第二代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但重量减轻了30%,可用于储能、微反应器和电子应用。它相信此3D打印平台将在“超级工厂环境”中提供快速、大规模的电池生产,以满足全球对大规模、低成本电池制造的需求。


Bagheri说:“我们正在创造一系列安全、可定制、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电池,并以完全变革和可持续的方式制造它们,以满足大规模的全球需求。”


电池3D打印


Sakuu Corporation 并不是唯一一家利用增材制造开发更高效、高性能电池的公司。虽然电池3D打印仍然是一项新兴技术,但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有很多公司都进行了电池3D打印。


●2021年6月,瑞士矿业和投资公司Blackstone Resources宣布考虑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其Blackstone Technology部门。它表示表示,此部门正在开发一种能够生产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3D打印技术,并准备实现串联电池的生产。


●3D打印机制造商photocentric成立了专门的电池研发部门,设计自己的包含3D打印电极的节能存储设备。据报道,该公司希望利用其技术为特斯拉即将建成的Giga工厂开发经济型燃料电池。


●专业的 3D 打印材料专家6K开设了一个耗资 2500 万美元的新设施,专门用于识别可持续能源存储替代品,以找到用于电池生产的最佳原材料。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