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3月16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伟股份)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受益于公司客户结构优质、产品性能良好等因素,公司三元前驱体及四氧化三钴销售量稳步提升。有数据显示,2021年度公司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6%,四氧化三钴市场占有率24%,均保持行业第一。
(图片来源: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9月,是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上市主体,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厂”等示范项目称号。公司是专业的锂电池新能源材料综合服务商,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
公司坚持以全系三元前驱体、高电压四氧化三钴为研发与产销方向,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
公司核心业务:前驱体材料
(图片来源: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同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产品及技术路线提前布局研发,及时响应客户与市场的需求,加速新品与市场需求迭代的匹配性。报告期内,公司无钴单晶产品、多款7系产品、8系产品及9系产品均取得突破,其中无钴单晶完成批量认证和审厂。
公司主持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在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方面持续获得突破,授权专利122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子公司贵州循环被列入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2021年度,公司三元前驱体8系及8系以上产品占比接近50%,4.45V以上高电压及掺杂四氧化三钴占比超过80%,高电压四氧化三钴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公司高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产品出货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前驱体生产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公司自成立以来,依靠多年对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的投入,利用完备的产业化平台,较快地建立现代化的自主研发体系。公司以高镍、掺杂、预烧结、循环等技术作为主要研发方向,组织人力、财力、物力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基于共沉淀法最终形成多项核心技术,主要如下:
(1)单晶前驱体合成技术,采用间歇式共沉淀工艺,独特的开釜造核过程,让晶种形成特有的结构再进行生长,制备出球形度好,形貌均匀,无团聚,高比表,窄分布的前驱体,降低单晶材料烧结过程中的控制难度,采用此工艺制成的材料具有高电压、长循环的优势,尤其是在低钴、无钴系单晶材料中性能更突出。
(2)定量造核连续法合成制备技术,采用固定数量和粒度的定量造核连续式共沉淀工艺,制备出粒度大小及分布稳定,球形度好,大小颗粒一次颗粒一致,无球裂,无微粉(Dmin>2um)的宽分布产品,此技术能综合前驱体XRD、SEM、TD、BET、多元素掺杂等要求,解决高镍产品产气、高温循环、阻抗高等各项问题。
(3)多工艺组合共沉淀技术,采用长周期间歇式工艺,在产品制备过程中延长颗粒生长周期,并分段设计不同工艺的设计,让前驱体从内到外结构逐渐转变,解决正极材料烧结过程由于颗粒大导致反应内外不一致、以及材料内部应力,使得该工艺产品能同时兼顾高电压、高容量、高压实、长循环、高倍率、低直流内阻等特点。
(4)氧化物前驱体制备技术,通过对前驱体进行预烧结,并在煅烧过程中,精确控制煅烧温度、停留时间、气氛等参数,省去前驱体烘干工序成本,提高前驱体的金属含量20%以上,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正极材料烧结产能。
(5)定量间歇式共沉淀技术,由于高镍材料的结构、一致性要求更高,采用分段定量制备的共沉淀工艺,每段工艺均针对材料结构要求进行单独设计,并进行定量制备,合成时间能精确控制在正负1小时以内,在满足高镍材料结构要求下极大的提高前驱体一致性。
公司产能规模优势
公司现有贵州铜仁西部产业基地、湖南宁乡中部产业基地及广西钦州南部产业基地(原称“北部湾基地”)三大生产基地,随着公司西部基地新建的6万吨前驱体募投项目全部建成,南部基地在建的18万吨前驱体项目逐步投产,公司在报告期末已建成20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高效、高质匹配下游客户对上游材料的需求。同时,为满足下游客户及终端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司在现有产能基础上,持续进行产能扩建,预计到2023年公司产能将超过50万吨,生产规模优势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来源: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