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中国粉体网   漫道

[导读]  自1956年至2006年,在郭慕孙先生指导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创新,2006年7月终于批准成立了“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粉体网讯  自1956年至2006年,在郭慕孙先生指导下,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创新,2006年7月终于批准成立了“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慕孙先生呕心沥血,精心培育和率领的科研团队,历经56年、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承前启后,开拓前进的道路上,注重积累、追求卓越、瞄准前沿、服务需求,不断发展壮大。




变迁与发展

 

为了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郭慕孙先生于1956年8月回国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流态化研究室”,任室主任、研究员,从此把全部心血倾注于开拓和发展流态化这个新领域,亲自讲授流态化,培养骨干,指导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展工作,建立了研究队伍,形成了流态化研究体系。

 

1985年,根据郭慕孙院士的提议,由流态化研究室抽调部分人员,建立了“颗粒形态与表征研究室”,负责人为王佩云,黄长雄。同年,联合国内同行,组织成立了“中国颗粒学会”,郭慕孙先生任理事长,秘书长王佩云。

 

1986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提取冶金中的化学反应工程”研究项目资助的基础上,抽调全所一批年青科研骨干,申请组建了中科院“多相反应开放研究实验室”,郭慕孙院士任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元吉、谢裕生任副主任。

 

2006年7月科技部在该实验室基础上批准成立了“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为郭慕孙院士,李静海院士任实验室主任。经过二十多年积累,形成了以物质转化复杂系统内部结构的量化与调控为主旨的研究方向。

 

2015年4月,“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现任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分别为程津培院士、李静海院士。该研究室定位是通过解决过程工业的共性和关键性科学问题,实现物质转化过程的量化设计、过程放大和系统优化,推动我国过程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创建我国过程工程科学在国际学术界的优势和特色。

 

科研布局

 

实验室与工业界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一个核心,四个层次”的布局。依托此布局,力争引领学科前沿,支撑产业发展,以实现实验室的定位和使命。

 


 

介尺度科学: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若干典型的介尺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系统中控制机制之间竞争及协调的稳定性条件,归纳不同问题中的共性规律。

 

虚拟过程工程:瞄准反应器量化放大这一久未解决的难题,利用EMMS原理在提高计算精度和扩大计算规模方面的独特优势,建立多相系统多尺度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发展工业过程全系统模拟技术,实现大型反应器全系统模拟。

 

粉体材料的结构调控与规模化制备:基于材料多尺度结构特征和介尺度科学的概念,致力于通过“反应/传递过程在竞争协调”的原理调控材料结构,开展材料组成与结构设计和反应过程调控研究。

 

煤炭和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开展反应调控和过程强化规律研究,与介尺度科学和虚拟过程相结合,发展成套核心新技术。

 

新型反应/分离介质:开展离子液体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离子液体规模化制备、离子液体强化及反应过程调控研究,为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换代提供新途径。

 

数据信息和超级计算平台:在已建立的“化学主题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种化学数据信息资源,形成更为完备的数据信息系统,为工业过程仿真提供支撑,为大数据时代的过程工程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参考来源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漫道)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6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