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


来源:中国粉体网   平安

[导读]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以建设材料化学工程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为目标,围绕“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发展以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的学术思路,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制约我国过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问题,构建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

中国粉体网讯

 

1、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2年10月重组为“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4年11月纳入江苏省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序列;2005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拥有一批材料微结构表征与宏观性能测试等仪器设备,在“材料结构与传递现象、材料制备的化学工程方法、材料的化学工程应用”三个研究方向上逐步显示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以3位院士为带头人,以青年博士生导师和海外归国博士为主体,年轻博士为骨干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以建设材料化学工程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为目标,围绕“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发展以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的学术思路,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制约我国过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问题,构建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

2、实验室发展历程


3、实验室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材料结构与传递现象

研究思路是通过分子模拟手段和必要的实验研究,在多尺度范围内揭示材料结构、性能与制备的关系,并对过程设计、生产加工的流程进行模拟,构建材料化学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研究材料的分子设计,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揭示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从而实现根据最终产品的性能要求裁剪、构筑材料的分子结构的目的;通过研究材料微结构传递和反应物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这种作用规律与宏观环境的变化关系,描述微结构中的传递现象,建立材料的功能与微结构的定量关系;通过对材料微观/介观尺度下存在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获得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微观/介观层次的相结构及演变过程和机理,从而提供材料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为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对材料制备及应用中所涉及的与流体流动相关的各种宏观现象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为材料制备和应用的工艺流程提供改造设计与创新设计。

研究方向二:材料制备的化学工程方法

基本研究思路是利用化学工程学科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通过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化学工程研究,同时发展若干重要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奠定新材料产业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依据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实验室的优势研究方向,重点发展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以缓解大宗原材料和重要化学品生产对矿石资源的高度依赖;重点发展水泥生产的绿色制备技术,提供其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建立面向应用过程的无机膜材料设计方法,通过对无机膜材料的功能-结构-制备关系的理论研究,揭示宏观使用性能与材料微结构的定量关系以及材料的微结构形成机理与控制规律,从而建立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设计与制备的理论框架。

研究方向三:材料的化学工程应用

思路是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面向缓解过程工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问题的重大需求,以开发的新型材料为基础,研究新型分离技术、新反应技术以及过程集成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实现理论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直接贡献。在方向选择上,围绕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重点发展以膜材料、吸附等新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分离技术;以生物材料、膜材料、催化材料等新材料为基础的新型反应技术;以新材料为基础的过程集成技术及相关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反应-膜分离耦合、膜催化反应器、微化工反应过程等集成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4、实验室组织结构


5、学术带头人

欧阳平凯院士,1945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生物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90年代以来共计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70余项,出版专著5部,培养博士、硕士100余名。2007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并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担任中国石油化工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科学与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常委,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化工联合会中方理事。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委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评审组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专家组成员。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唐明述院士,1929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水泥工艺及水泥混凝土化学方向的研究。在碱集料反应、钢渣微观结构、氧化镁延迟性膨胀混凝土及用水泥固化核废渣等方向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科研成果碱集料反应研究于1978年和1987年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碱集料反应理论及其工程应用1990年和1992年分别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氢氧化钙对碱-硅酸反应、低孔隙率胶凝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发表中英文论文280余篇,译、著9本,鉴定成果10项,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方法被列为我国标准。是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建材工业总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应邀担任国际材料和结构研究与测试实验所联合会技术委员会TC-106委员和Cement Concrete Res编委。

徐南平院士,1961年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无机膜及膜过程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研究,发表期刊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多篇,被他人引用500多次,著作2部,参编2部,授权专利49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奖。兼任的社会工作主要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科协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江苏科省技创新协会会长、全国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组副组长等。

资料来源: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8

作者:平安

总阅读量:1432546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