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对细颗粒物空气污染物进行纳米表征获重要发现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导读]  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段慧玲课题组等研究人员对空气污染物PM2.5(细颗粒物)进行纳米性能表征,取得了重要发现。该研究通过测量PM2.5 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和粘附力,首次报道了PM2.5 空气污染物的纳米力学性质, 而且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 评估了哪类PM2.5大气污染物最具毒害性。
中国粉体网讯  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段慧玲课题组、王建祥课题组与苏州大学Mario Lanza课题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亚西课题组,以及美国罗格斯大学林灏博士合作,对空气污染物PM2.5(细颗粒物)进行纳米性能表征,取得了重要发现,研究成果于7月16日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论文题目为《对空气污染物PM2.5颗粒的纳米表征揭示出煤烟聚集物的高粘附性和聚合性》(Nanoscale characterization of PM2.5 airborne pollutants reveals high adhesiveness and aggregation capability of soot particles, Sci. Rep., DOI: 10.1038/srep11232)。

    在所有污染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很多现代都市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而是世界性的,受其影响的人口达数十亿。例如,在2013年,北京有超过219天PM2.5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极限值。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中国社会的空前关注。在所有的有害空气污染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 (PM2.5) 对人类健康最具危害性,因为它们可以侵入最小的气管而进入肺部。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很多研究报道了PM2.5的数量、尺寸、形状、成分、来源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虽然化学毒性对健康影响重大,但并不是对颗粒危害性唯一的影响因素,颗粒的形状、表面性质等形貌因素也因其动力学行为和热力学性质对颗粒的危害性行为有显著影响。该研究通过测量PM2.5 颗粒的表面粗糙度和粘附力,首次报道了PM2.5 空气污染物的纳米力学性质, 而且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 评估了哪类PM2.5大气污染物最具毒害性。

    该研究认为PM2.5 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四类:蓬松的煤烟聚集物(soot aggregate)、长条状矿物灰尘、球状浮尘,以及其他颗粒物。研究结果表明,蓬松且富集碳的煤烟聚集物,具有很高的粘附性,易于聚集其他种类的颗粒,导致了其化学成分的混合及毒性的增强。而且,当这种煤烟聚集物接触到人体时,它的强粘附性可能会使我们的皮肤和细胞更加持久地接触这些污染物,从而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基于此,这种来自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生成的蓬松且富集碳的煤烟聚集物可能是对人体最具毒害的。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的支持。

图:(a) 和 (b) 分别为表面很粗糙的PM2.5煤烟聚集物(soot aggregate)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 图。 (c) 为在表面粗糙度不同的颗粒上所做的力-位移曲线。(d) 为颗粒粘附力的威布尔概率图。数据收集于两组不同的PM2.5颗粒上(分别为表面粗糙低和高的颗粒)。(e) 为颗粒的化学成分柱状分布图。颗粒按表面粗糙度划分为三类,数据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X光能量色散谱分析得到。(f) 为一个煤烟聚集物(soot aggregate)将球状浮尘和长条状矿物灰尘聚集在一起的例子。
推荐9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