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粉体气力输送技术的研究进程


来源:中国粉体网

核心提示:粉体的气力输送是利用气体为载体,在管道或容器中输送粉体物料的一种方法,在气力输送中,混合介质是气体和粉粒体,一般使用的气体是空气,当要求输送的物料不能被氧化时,使用氮气或惰性气体,因而属于气固两相流。

    我国的散料及气力输送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在中科院化冶所郭慕孙院士的倡议下,我国成立了“ 中国颗粒学会” 。中科院化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运学院、山东建材学院等单位在散料颗粒学及气力输送技术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78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说的李洪钟,就垂直气力输送压强降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980年, 华东化工学院的杨伦对脉冲气刀式栓流密相气力输送进行了研究。1987年,樊建人、岑可法等在单元内颗粒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脉动频谱随机轨道模型,该模型采用湍流双方称模型求解气相湍流速度场,并用随机的傅立叶级数来模拟气流的脉动速度,但该模型需要给出三维空间中颗粒场的详细信息。1988年陈越南、杨晓清对SIMPLE方法作了推广,提出了一种求解二维湍流稀相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方法。

    1992年,陆厚根和马魁用两个形状指数,来表征粉煤灰颗粒形貌。

    1990年上海海运学院的余达银等对气力输送进行的优化设计,1992年,余洲生又对长距离水平输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996年,清华大学的魏飞、陈卫、金涌、俞芷青就气固并行系统中弥散颗粒混合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磷光颗粒示踪技术,研究了气固并行系统中弥散颗粒的轴、径向混合行为,给出了在实验条件下气固并流上并行系统弥散颗粒的轴、径向Peclet数的关联式。

    1996年,北京科技大学的洪江、沈颐生等就低气速高混合比水平气力输送临界速度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1998年,陈利东、沈颐生、仓大强又对浓相气力输送的流型及稳定性判定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检测流型稳定性的方法。

    1999年,西北工大的魏进家等,利用两相湍流KET模型对90度弯管内气固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弯管内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

    后记,当前高档粉体材料对生产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气力输送在这一过程中将大有用武之地。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请尊重原创!)
推荐8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