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争夺战:低迷的黄磷


来源:凤凰网

编者按

    6月23日,欧盟和美国向WTO提出申诉,指责中国限制出口部分作为工业原料的稀有金属。此时,距中国出台限制部分稀有金属出口的政策已一年有余。

    同一日,中国亦向WTO申诉,要求审查美国限制中国禽肉进口。7月1日,商务部进而宣布停止进口美国肉鸡。中国是美国肉鸡的最大海外市场,此举被视为对美国限制政策的回应。

    此番中国限制稀有金属的出口,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国的目的在于争夺稀有金属的定价权。

    北京WTO事务中心专家程大为女士认为,“这次欧美针对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的诉讼,是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泛滥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我们可以看作是在更大的贸易谈判范围内,欧美为争取更好的谈判条件,而临时抓住的一个筹码。”

    中国贸易专家认为,中国对稀有资源出口的限制是不违反WTO规定的,这是考虑到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提高资源利用率,对有战略意义的优势稀有金属资源提高出口关税,严格控制出口总量是非常必要的。

    此次被牵扯进来的9种稀有金属,此前并不人所熟知,很多人不禁纳闷,为什么是这9种,而不是其他?这9种金属各自的行业现状如何?本报为此派出三路记者,走进黄磷、焦炭以及稀土三种稀有金属行业,探究它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矾土

    用途:一种氧化铝矿石。常因含有氧化铁而呈黄至红色,故又称“铁钒土”。矾土的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炼铝工业、精密铸造、耐火制品、硅酸铝耐火纤维以及制造矾土水泥,研磨材料,陶瓷工业以及化学工业可制铝的各种化合物等。

    产地:中国铝土矿分布高度集中,山西、贵州、河南和广西四个省(区)的储量合计占全国总储量的90.9%(山西41.6%、贵州17.1%、河南16.7%、广西15.5%),其余拥有铝土矿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储量合计仅占全国总储量的9.1%。

焦炭

    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产地:我国炼焦企业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近年来,我国焦炭行业发展异常迅速,产量由2000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4年的2.09亿吨。同期,焦炭出口量基本维持在1400万-1500万吨左右,其中2004年,出口量为1501万吨,约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左右;而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产量的比例逐渐下降。

氟石

    用途:也叫萤石,是工业上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它广泛应用于冶金、炼铝、玻璃、陶瓷、水泥、化学工业。其产品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制冷、医药、农药、防腐、灭火、电子、电力、机械和原子能等领域。

    产地: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CaF2l.08亿吨,居南非、墨西哥之后,处世界第3位。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



    用途:常用作还原剂,去置换钛、锆、铀、铍等金属。主要用于制造轻金属合金、球墨铸铁、科学仪器脱硫剂脱氢和格氏试剂,也能用于制烟火、闪光粉、镁盐等。结构特性类似于铝,具有轻金属的各种用途,可作为飞机、导弹的合金材料。

    产地:目前全球已确认的菱镁矿资源量约为124亿吨,中国镁资源储量33.19亿吨。中国菱镁矿储量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新疆等9个省(区),其中以辽宁储量为最大。

碳化硅

    用途:碳化硅耐高温,与强酸、强碱均不起反应,导电导热性好,具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用碳化硅粉直接升华法可制得大体积和大面积碳化硅单晶。用碳化硅单晶可生产绿色或蓝色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用碳化硅纤维可制成雷达吸波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前景广阔。碳化硅超精细微粉是生产碳化硅陶瓷的理想材料。

    产地:中国的碳化硅分布在河南、青海、宁夏、四川、贵州、湖北丹江口等地。

金属硅

    用途: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还可以合金的形式使用(如硅铁合金),用于汽车和机械配件。也与陶瓷材料一起用于金属陶瓷中。还可用于制造玻璃、混凝土、砖、耐火材料、硅氧烷、硅烷。

    产地: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产地,2007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95万-100万吨,而2006年中国金属硅总产量为75万-80万吨。中国的金属硅产能比较大,产量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福建、广西、四川、湖南。

黄磷

    用途:黄磷是一种极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化工、农药等多个领域。用于生产热法磷酸、三化氯磷、三氯氧化磷、五硫化二磷等磷化合物及供制造敌百虫、甲铵磷、杀虫眯、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和灭鼠药的原料等。

    产地:目前我国的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共有黄磷生产厂上百家,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四省,云、贵、川三省黄磷生产能力超过全国80%。



    用途:世界上锌的全部消费中大约有一半用于镀锌,约10%用于黄铜和青铜,不到10%用于锌基合金,约7.5%用于化学制品。锌最大的用途是用于镀锌工业。锌能和许多有色金属形成合金,其中锌与铝、铜等组成的合金,广泛用于压铸件。

    产地:中国铅锌业现已形成东北、湖南、两广、滇川、西北等五大铅锌采选冶和加工配套的生产基地,其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



    用途:锰是一种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含锰0.25%,茶叶、小麦及硬壳果实含锰较多。锰是正常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构成体内若干种有重要生理作用的酶,正常每天从食物中摄入锰3-9毫克。

    产地: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

低迷的黄磷

    这几天,四川马边龙泰磷电公司的厂区开始沸腾起来:机器轰鸣,到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此前的9个月时间里,这个工厂一直开工不足。该公司供销部长盛宇每天面对空荡荡的厂房,守着机器设备和生产出来却卖不掉的黄磷,心里一直很着急。

    但6月22日的一个消息让盛宇眉头舒展。当天,财政部发出通知:7月1日起我国取消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出口关税从70%下调至20%。

    这个政策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政府刺激出口之举,以让萎靡困顿的黄磷行业获得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的通道。马边龙泰磷电公司老板预料政策会带来市场回暖的效应,在财政部发布消息的次日便紧急召回赋闲在家的工人们,昼夜投入生产。

    但这一政策却并不被业内普遍看好。一部分人士直言:需求持续下滑,取消黄磷特别出口关税,只是短期利好,很难扭转磷化工行业的低迷局面。

    行业陷入困顿

    黄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药、电子工业和火柴制造等领域,主要用于生产绝大多数磷化工产品如磷酸、三聚磷酸钠等。

    有关专家称,黄磷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将磷矿石、硅石和焦炭按一定比例和粒度放入电炉里,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发生分解、还原反应,磷蒸气与炉尘一起被冷却、漂洗后即可得到产品,高温炉渣则直接从电炉中排出。

    在黄磷销售行业,盛宇摸爬滚打整整10年。“去年,黄磷价格仿佛坐上了过山车,波动非常明显。”在向时代周报记者谈及2008年黄磷的市场行情时,盛宇情绪有些激动。

    2008年1-8月,由于年初的雪灾及后来的地震,磷矿石供应不足,再加上电力紧张和下游需求加大等原因,我国黄磷的生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持续走高,从年初的每吨14000元,攀升至8月的24000元,“每吨黄磷盈利都达到了1万元”。

    但市场紧接着从峰顶滑向谷底。从2008年9月开始,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下游产品如草甘磷、三聚磷酸钠等价格大幅下降,下游需求迅速萎缩,黄磷价格开始大跌,一天每吨最高跌幅达1000元,到今年春节前后每吨价格跌到了1万元出头。

    “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已经出现倒挂。”盛宇说,马边龙泰磷电公司黄磷的生产成本是每吨12000元,但现在市场价格却跌到了11000元,也就是说每生产1吨就要亏进去1000元。因为厂里只有黄磷一个产品,没搞黄磷深加工,也没有黄磷尾气和磷渣的综合利用产品,企业开车就亏损,开不下去了只有停产,放员工长假。

    目前,我国的黄磷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共有黄磷生产厂家上百家,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

    据调查,从去年10月至今,在四大黄磷生产大省,黄磷市场交易十分清淡,库存压力巨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生产企业限产、停产已是普遍现象。

    湖北省内黄磷企业开工率不足一成。贵州省内黄磷企业全部停产检修。“在停产期间,仍有大笔费用支出,让人承受不了。”贵州一家黄磷企业的老板在电话中向时代周报记者抱怨:黄磷炉必须随时加热,不然磷凝固后会严重损坏设备,每个月必须用一周来进行维护,每天的维护费用在6000元左右,加上留厂员工工资等各种费用,每月支出仍在10万元左右。

    国内最大黄磷生产企业昆明马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这轮低迷战中陷入困境。董事长束荣桂坦言“压力巨大”:马龙化工仅去年四季度亏损就高达1.16亿元,去年存货总量更达到了3.48亿元,占资产比重为32%。

    在束荣桂看来,国内黄磷行业目前陷入萎靡困顿,是产能严重过剩结出的恶果,“本来产能严重过剩就已经是问题了,一遇上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

    四次调整关税

    黄磷作为磷化工的基本原料,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年代以前,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到1990年代,由于电价成本高,矿石需要长途运输,有着丰富资源的云、贵、川、鄂掀起建磷装置热潮,提出“矿磷结合、磷电结合”,这段时间国内黄磷企业急速扩张。

    1990年代后期,黄磷生产企业向大型化发展,昆明马龙集团、四川川投冶电公司等都上了大规模黄磷炉装置,此时,云、贵、川、鄂黄磷产能占到了全国总产能的90%以上。但同期国内黄磷的消费增长速度却赶不上生产发展速度,因此一受市场冲击,黄磷价格就遭遇“滑铁卢”。

    事实上,准入门槛低、产能严重过剩等已成为目前黄磷行业的突出问题。“全国总产能已扩张至200万吨/年,而国内需求约80万吨,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束荣桂介绍说,目前,出口依然是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的通道。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黄磷出口国,年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六成以上,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日本、欧盟和印度。

    但黄磷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为了有效保护国内资源和环境,200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和实行差别电价等调控措施来紧缩黄磷出口。

    去年5月,国务院更是决定自该年5月20日起至12月31日止,首次对黄磷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

    令人尴尬的是,随后国际金融危机突袭,直接让国内黄磷库存高达20万吨,国内黄磷企业无一幸免地遭遇停产、限产。出口成为化解国内黄磷产能严重过剩的通道。

    去年11月13日,国务院再次发布通知,自12月1日起,将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由100%下调为75%。12月第三次调整黄磷关税:2009年1月1日起将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由75%下调为50%。

    今年6月22日,国家在短短一年来已是第四次作出调整政策:为促进稳定外需,调整出口结构,自2009年7月1日起全面取消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

    “这次出口关税的调整是一个大利好:一是将黄磷的特别出口关税取消;二是通过下调磷肥关税,缓解磷肥企业的经营压力,对黄磷的价格可以形成支撑,间接改善黄磷行业的经营环境。”马边龙泰磷电公司供销部部长盛宇说。但他坦承,目前市场反应对这次调整还不是很热烈,关税下调后,询价的买家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关税调整对黄磷行业信心的提振效果还有待观察。

    在采访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黄磷价格未来的走势看淡。他们表示,由于全国黄磷的库存量较大而需求不足,国外市场又普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订单稀少,这次关税调整起到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因此,今年黄磷的市场价格不会有大的回升。

    云南省磷化工协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最近他们将针对这次关税下调,专门对云南省的黄磷企业开展一次信心指数调查。“国家通过关税调整稳定外需、扩大出口,加快黄磷产品去库存化的意图很明显。”

    延伸产业链条

    “置黄磷企业于死地的,是我们这些企业本身的问题。”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发集团[13.30 0.00%]”)董事长李国璋说,黄磷企业要突出重围,必须打破产品单一模式,努力开发产业链,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

    当下,国外磷化工企业正经历新一轮的兼并整合,企业的产业链沿着黄磷—热法磷酸及有机磷酸酯—下游各类含磷产品的主线,形成品种繁多且各具规模的产品系列,走精细化、专用化、高端化之路。

    而我国大部分磷化工企业生产模式简单,基本是黄磷和热法磷酸及其盐,缺乏深加工,产品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少。李国璋称,在外国黄磷精细产品中,用磷化氢进行黄磷精制后产出的黄磷主要用于电子工业,销售价格是国内现有黄磷市场价的10倍。

    “在目前的行情低迷中,受到冲击是普遍现象,兴发集团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李国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8年兴发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71%;今年1—5月销售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0.77%,“目前基本是满负荷生产,产销两旺”。

    李国璋认为,兴发能取得这份成绩单,一方面受益于电磷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磷化工产业链的完整,精细磷化工产品逐渐成为产品主体,其食用级、医药级和电子级等高附加值产品已占总产品数的50%以上。

    目前,兴发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磷化工巨头,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精细磷酸盐化工主导产品出口亚、欧、美、非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宝洁、汉高、联合利华等国际化工巨头。

    6月30日,在兴发集团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李国璋透露,兴发拟投资1.56亿元建设1万吨/年电子级磷酸联产2万吨/年食品级磷酸项目,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全国磷酸盐协作组理事高宝庆对兴发的举动很赞赏。他说:“磷化工由初级生产到深加工,是一个不断升值过程。单纯出售磷矿、黄磷,就不如出售磷酸、初级磷酸盐产品合算,更不如出售精细磷酸盐、草甘磷产品效益突出。随着产品的深加工,单位产品的附加值不断递增,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时代周报 邓全伦)
推荐7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