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延续增长态势,然而行业深层次的供需失衡矛盾尚未得到显著缓解。尽管产业链各方积极探索破局路径,但供需关系的修复仍需时间沉淀。在此背景下,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下探至历史低位,行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主要企业陷入持续性亏损,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源:协鑫科技
从当前行业格局来看,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与需求严重错配,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迷区间,且全面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在此态势下,主要光伏企业已陷入较长周期的亏损,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更是直面价格持续下行、全行业普遍亏损的严峻考验。
近期,国内硅料领域的“四大天王”——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陆续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其经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行业的艰难处境。
通威股份
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
在多晶硅环节,报告期内公司N型出货比例达90%以上,硅耗降至1.04kg/kg.si以内,蒸汽基本实现零消耗,同时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N型料体金属降至0.1ppbw以内,表金属降低至0.2ppbw以内。上半年,公司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多晶硅销售16.13万吨;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产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约30%。
对于后续项目规划,通威股份表现出审慎态度。公司表示,永祥新能源三期12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鄂尔多斯一期20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目前考虑光伏行业出现供需失衡,产业链价格显著下降,经公司审慎评估,相关项目暂未正式启动建设。
协鑫科技
2025年上半年,协鑫科技实现营收57.35亿元,同比下滑35.3%;毛亏扩大至7亿元。
协鑫科技表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颗粒硅产能为48万吨,颗粒硅平均对外不含税销售价格约为每公斤人民币30.17元,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已降至25.31元/公斤,较今年一季度降低6.5%。
大全能源
2025年上半年,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4.7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大全能源目前已形成年产30.5万吨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是多晶硅行业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之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产量为50,821吨,同比下降约60%,公司多晶硅产量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8.52%。
大全能源称,第三季度,公司将延续减产策略,并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及下游客户需求安排发货计划,控制合理库存水平。预计第三季度多晶硅产量27,000吨-30,000吨,预计2025年全年产量为110,000-130,000吨。
新特能源
2025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3.1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74%;亏损总额为人民币2.3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总额为人民币9.41亿元;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56亿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8.87亿元。
2025年上半年,新特能源实现多晶硅产量3.36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约77%。
小结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光伏产业仍处于周期底部,市场供需失衡的核心矛盾尚未出现明确的缓解信号,多晶硅企业作为产业链上游关键环节,普遍面临业绩亏损、产量收缩的压力。尽管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试图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行业寒冬,但短期内行业整体困境仍难扭转。未来,硅料企业能否突破供需困局,带领行业逐步走出周期底部,仍需持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产能出清进度及技术迭代趋势。
来源:各公司半年报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初末)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