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碳酸钙功能母粒“上车”,比亚迪、吉利、广汽、蔚来都满意!


来源:中国粉体网   昧光

[导读]  碳酸钙功能母粒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成果。

中国粉体网讯 当前我国功能母粒市场被持续看好根据多家业内机构及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CPPIA披露的相关信息得知,2022~2026年我国功能色母粒在白家电、汽车及电子产品三大领域的市场规模较大,增长率较为明显

 

2022~2026年我国功能色母粒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CPPIA)

 

2022~2026年我国功能色母粒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2022~2026年我国功能色母粒复合增长率(CAGR)达‌10.7%‌,显著高于传统色母粒市场(CAGR3.57%);2026年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标志行业进入成熟期‌。

 

2、碳酸钙母粒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潜力

 

碳酸钙母粒可以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车身、仪表盘、门板、保险杠、发动机罩等。它可以提高这些部件的硬度和耐久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例如,添加碳酸钙母粒可以提高塑料的熔点、热变形温度和耐热性,从而提高汽车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而根据载体不同母粒可分为:PE、PP、PVC、PS、ABS、EVA、PC、PET、PEK、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聚酰胺、氟树脂色母等。根据功能的不同母粒又分为:抗静电、阻燃、抗老化、抗菌、增白增亮、增透、耐候、消光、珠光、仿大理石纹(流纹)、木纹色母粒等。

 

现阶段汽车的核心应用场景‌体现在轻量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电池系统革新、可降解以及再生等多个方面,对母粒载体及功能需求丰富,碳酸钙具备良好的填充性,可以为各种功能化策略降本增效。

 

3、碳酸钙功能母粒在汽车制造领域应用成果

 

(1)轻量化2.0:高填充母粒重塑车身结构

 

①碳纤维级性价比方案

 

纳米碳酸钙/PA66复合体系:通过原位聚合实现60%填充率,密度降至1.18g/cm3(传统玻纤增强PA66为1.45g/cm³),用于制造电动汽车充电口盖,减重35%的同时保持200℃耐温性。

 

案例:比亚迪汉EV搭载的引擎盖支架,采用金发科技开发的高流动性PP母粒(55%碳酸钙填充),注塑周期缩短22%,部件成本降低18%。

 

②结构功能一体化突破

 

导电网络自构建技术:在PP母粒中引入3%碳纳米管包覆碳酸钙,使保险杠具备静电喷涂自吸附功能,减少涂装工序能耗41%(吉利极氪009已量产应用)。

 

振动阻尼母粒:巴斯夫与广汽联合开发TPU基母粒,通过梯度填充碳酸钙/云母体系,使A柱振动传递损失提升6dB(实验数据来自广汽研究院)。

 

(2)电动化浪潮下的特种母粒创新

 

①电池系统革新

 

电磁屏蔽解决方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镍包覆碳酸钙/PEEK母粒,在20%填充率下实现45dB电磁屏蔽效能(满足GB/T 17626标准)。

 

②充电系统升级

 

耐电弧母粒:陶氏化学推出碳酸钙/陶瓷微珠复合填充PEI母粒,使充电枪外壳相比传统PBT方案耐电弧性提升2个等级(通过IEC 60695测试)。

 

(3)碳中和战略下的循环技术

 

①生物基母粒产业化

 

PHA/碳酸钙共混体系:长春应化所开发的可降解内饰件母粒,180天土壤降解率达92%,已用于蔚来ET5座椅背板。

 

CO2衍生填料:剑桥大学与宁德时代合作,利用工业尾气矿化制备纳米碳酸钙,每吨母粒固碳0.44吨,率先应用于电池托盘制造。

 

②退役部件再生闭环

 

化学解聚-重填充技术:SABIC的闭环回收方案,可将含30%碳酸钙的PP保险杠解聚后,再次制备填充率达45%的母粒(宝马i3回收试点项目验证)。

 

结语

 

整体而言,碳酸钙功能母粒技术发展趋势和高端应用市场需求十分契合。在微纳米粉体表界面改性基础之上,积极开展功能化策略,来提高碳酸钙粉体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及界面结合效果,赋予复合材料导热、光热、抗静电、电磁屏蔽、及微波吸收等新型的功能。改性与功能化的结合,为碳酸钙在塑料、橡胶、织物、涂料及建材领域的功能化高附加值应用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来源:

《填充母粒驱动汽车革命:轻量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化的三重突破》——2025年汽车材料创新白皮书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

张亨:色母粒的生产和应用现状,锦西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昧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0

作者:昧光

总阅读量:12468391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