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禾新:喷雾造粒专家,正为行业升级带来新助力


来源:中国粉体网   轻言

[导读]  至禾新(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粉体网讯  在精密陶瓷、粉末冶金等高端制造领域,喷雾粉体造粒工艺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环节,而粘接剂、分散剂增塑剂、脱模剂等助剂又是决定造粒质量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助剂研发的创新企业,至禾新(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禾新”)凭借自主研发的新型喷雾造粒添加剂,正为行业革新升级带来助力。


喷雾造粒工艺


至禾新主要产品包括喷雾造粒粘结剂、分散剂、成球剂、增塑剂、脱模剂等。


在喷雾造粒过程中作为结合介质,粘接剂将陶瓷粉体颗粒粘结形成均匀的造粒粉,核心作用是增强颗粒机械强度,在后续压制成型时维持坯体形状,减少开裂风险。传统丙烯酸或PVA类粘结剂存在的局限包括:弹性形变易导致生坯反弹破裂;颗粒硬质包覆导致遭遇外力时易碎;溶剂迁移易偏析使造粒粉不稳定等。


至禾新通过自身助剂体系的开发,致力于解决喷雾造粒粉体成型烧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或开裂问题。


公司部分产品


硬核产品矩阵


至禾新助剂主要成分为改性聚酯树脂,适用于各类无机粉体,例如各类无机氧化物粉体、氮化物、碳化物等无机化合物粉体,金属粉体等粉体。适用于精密陶瓷、粉末冶金等行业。


一、粘结剂(M-871)


至禾新粘结剂型号众多,可满足水系、有机溶剂体系,也可满足各类无机化合物、金属粉体用户无残留、高强度等不同诉求。



至禾新明星产品M-871水性粘结剂,以改性聚酯树脂为核心成分,专为无机粉体(如氮化硅、氧化锆等)的喷雾造粒工艺量身打造,其独特优势包括:


1.水性粘结剂:水溶液产品形态;

2.可有效改善造粒粉性质(形貌、可调控造粒粉破碎性能);

3.素坯强度高:可达到PVA的150%以上(参考值,根据具体原料种类会有差异);

4.排胶后几乎无残留(N2等还原气氛下低残留);

5.原料粉体适用性广:无机材料均可适用。


M-871 产品规格


M-871 使用方法


案例一:碳化硅体喷雾造粒测试


使用原料:碳化硅粉(粒径:150nm);

M-871表现:浆料粘度降低至25 mPa·s(传统PVA为32 mPa·s),素坯强度达3.8 MPa(较传统PVA提升58.3%),密度提升至1.75 g/cm³。



添加M-871的喷雾造粒球形貌特征


案例二:氧化锆粉体喷雾造粒测试


使用原料:氧化锆粉(粒径:60nm)

M-871表现:素坯强度突破5.0 MPa(较传统PVA提升61.2%),密度提升至2.95 g/cm³,助力高精度陶瓷器件生产。



添加M-871的喷雾造粒球形貌特征


二、其他助剂


至禾新不仅提供多种粘结剂,更打造覆盖造粒全流程的助剂体系:分散剂(F系列):高效分散纳米粉体,提升浆料均匀性;增塑剂(B系列):降低压制应力,减少坯体开裂风险;脱模剂(L系列):快速脱模不粘附,提升生产效率。



结语


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性能材料的精密化、功能化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电子陶瓷芯片基板的高可靠性要求,还是高端传感器对材料微观结构的极致控制,颗粒形态与强度的精细调控都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性能与良率。


至禾新凭借其高精度造粒技术与创新助剂体系,未来,将为这一波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参考来源:

至禾新官网以及产品手册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轻言)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推荐10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