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新航向,育人谱华章——HORIBA 奖学金积极响应人才培养国家战略


来源: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近年来,为通过教育创新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国家对人才培养战略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特别强调了“优化学科结构”与“深化科教与产教融合”这两大核心战略议题。作为分析测试领域的领军企业,HORIBA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己任,通过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及相关活动,全力支持国家两大核心战略议题。2024 年,HORIBA 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长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十多所国内顶尖院校及科研机构,成功举办了十余场奖学金颁奖仪式,覆盖化学、材料、考古、能源、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惠及上百名杰出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与使命。


082703_107891_gsdt.gif

 2024 年度 HORIBA 奖学金活动在各大高校的颁奖合影


在“优化学科结构”方面,国家要求教育单位在稳固基础学科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下,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与 HORIBA 经过充分沟通,决定将原本仅面向研究生的奖学金拓展至 2024 学年的本科生阶段,并将新设立的跨学科专业学生纳入评选范畴。这一举措,一方面激励低年级学生更早关注基础学科,提升学习积极性,为未来科研和技术创新储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可从源头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奖学金扩展又促使学院改革评价体系,激励跨学科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因此,它既夯实基础学科“厚度”,又拓展交叉融合“广度”,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路径,标志着以苏州大学为例的高校单位在响应“优化学科结构”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HORIBA 十分荣幸能亲自参与这个过程。在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 110 周年大会上,HORIBA 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Yuko KIMURA 女士与其他奖学金捐赠企业代表一起接受了奖学金捐赠证书。这份肯定,更为 HORIBA 持续深化合作以支持人才培养注入了信心。未来,HORIBA 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为更多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做出贡献。


082820_357634_gsdt.png

HORIBA 战略合作高级经理濮玉梅女士(左一)与其他捐赠单位代表一起为苏州大学本科生及来自跨学科专业“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获奖学生颁奖


082838_291268_gsdt.png

HORIBA 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Yuko KIMURA 女士(右一)在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 110 周年大会上接受奖学金捐赠证书


“深化科教与产教融合”作为另一项核心战略导向,其核心在于强化高校与企业的紧密互动,以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过去,校企合作多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座谈交流的层面,而在厦门大学的 HORIBA 奖学金活动中,得益于厦大多位教育先锋的支持,双方不仅围绕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还成功促成了厦大学子前往 HORIBA 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SP)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一创新性活动让学子们亲身体验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尤其让他们了解到仪器企业是如何面向市场进行研发的,真正将“校企需求的精准对接”落到实处。这不仅彰显了高校在国家教育改革中的坚定立场积极作为,也充分展现了 HORIBA 奖学金项目在推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巨大潜力。


082947_411703_gsdt.png

来自厦门大学 HORIBA 奖学金获得者的感谢信。

 部分获奖学生还前往 HORIBA ASP 参加学习实践,

充分展示了奖学金对校企合作的实质性促进作用。


HORIBA 奖学金项目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始终保持与教育发展大方向同步,离不开广大高校老师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教授李彦、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厦门大学院长任斌、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明耀、北京工业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负责人蒋毅坚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院长潜伟、西南大学院长徐茂文、教授黄承志、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磊、天津大学教授杨全红等众多学者的参与。正是各位老师们对人才培养的执着与热情,铸就了这一项目长期、持续、飞速发展。展望未来,HORIBA 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共建实习基地、共设协同创新项目等,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在育人道路上续写华章。

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推荐2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粉体大数据研究
  • 即时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