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肺部免疫稳态的失衡可导致肺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抑制、过度活化或者异常表型,导致慢阻肺、肺癌、哮喘、特发性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通过呼吸道雾化给药直接将抗体、细胞因子、疫苗等免疫调节剂递送到肺部,既可直接调控局部的黏膜免疫、募集特异性的防御细胞,还可通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诱导全身的获得性免疫以及免疫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实施免疫疗法的给药途径。
然而,肺部气道高度分支的生理结构、肺内黏液以及肺泡表面活性剂等复杂的内源性物质的屏障作用以及肺部非特异性细胞的摄取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肺部递送免疫调节剂的效率。
近年来,科研人员广泛尝试各种新型的材料、采用颗粒工程、纳米技术等制剂学手段,设计以微米、纳米颗粒为载体的多功能吸入颗粒,协助免疫调节剂克服上述屏障,显著提高肺部递送效率。微、纳米颗粒的载体材料的选择、颗粒尺寸和形态的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调节以及颗粒表面的功能化修饰等都对其肺内表现影响显著。
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μm。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
近年来,随着吸入制剂的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颗粒工程造粒方法。目前,常用的颗粒工程造粒方法有喷雾干燥法、喷雾-冷冻干燥法、超临界流体法和薄膜冷冻干燥法等。通过颗粒工程造粒技术制成的粒子一般为无定形状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促进难溶性药物在体内的溶解,提高生物利用度。
以“从粉体技术,论制药工艺”为主题,2025年3月13-14日中国粉体网将在江苏南京紫晶国际酒店举办“2025第七届全国医药粉体制备及物性表征技术高峰论坛”。届时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食品药品学院寸冬梅教授将为大家带来《助力雾化吸入免疫调节剂增效的颗粒工程策略 》的主题报告。报告中,主讲人将以免疫调节剂CpG等为例,就包载免疫调节剂的肺部吸入颗粒的处方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展开讨论,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以展望。
报告人介绍
寸冬梅,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食品药品学院教授。1999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学位,2007-2011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至2024年,担任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2015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入选第四批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称号。现担任中国颗粒学会吸入颗粒专业委员会暨全国吸入给药联盟委员,《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Chinese Chemical Letter》、《Acta Materia Medica》及《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等多个期刊的编委。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基金和沈阳药科大学中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0余篇,参编中英文专著及药剂学教材共5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致力于蛋白质、核酸、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递送系统的研究,针对肺癌、慢性肺阻病、哮喘和肺部感染等难治性肺部疾病的治疗,围绕肺部吸入的给药途径,通过制剂的设计、制剂与肺内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克服肺部药物递送的屏障、提高递送的有效策略。
资料来源:
1、李昊.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面罩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2、郭俊彦,吴闻哲等.吸入制剂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青黎)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