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意大利威尼斯东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证明激光如何在室温下诱导量子行为,并使非磁性材料具有磁性,该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团队将钛酸锶置于具有特殊波长和偏振的短而强烈的激光束中,让光以圆周运动的方式移动材料中的原子和电子,从而产生电流,并使钛酸锶在室温下产生了磁性。
研究人员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实验室里(图源:马格努斯·伯格斯特伦/克努特和爱丽斯·瓦伦堡基金会)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远红外光源,该光源具有“开瓶器”形状的偏振。这是他们第一次能够在实验中诱导并清楚地看到材料在室温下如何变得具有磁性,该研究结果也已在其他几个实验室中得到复制。
磁铁通常是由金属制成,而该研究成果使得许多绝缘体也可以用于磁性材料的制造。这一突破有望在多种信息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研发超快磁性开关、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铺平道路。
参考来源: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梧桐)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