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网讯
学院简介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是2013年成立的创新研究型学院,致力于半导体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与应用、材料电化学、材料力学等领域培养一流人才、锻造一流师资队伍,逐步形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元器件关键材料技术优势明显的创新型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教授担任学院首任院长,现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西电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中林教授现任学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s)为ESI国际排名前1%学科。
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设成立了“三系、两所、两实验中心和三个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的架构格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纳米材料与技术系、智能生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先进材料与纳米器件研究所、应用化学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智能传感交叉前沿研究中心、压电电子学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涂层薄膜材料与器件交叉研究中心。
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以及自驱动智能系统与传感、半导体与信息材料、涂层薄膜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电化学4个主要学科研究方向。
学院共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管理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98%具有博士学位,45%的教师具有在海外知名高校和高水平科研院所的交流学习经历,51%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31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2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5人次,“华山学者”22人。
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重要国家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
学院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3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个以及开放实验室21个。
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完善,圆满构建了“学涯规划”为主线、“职业规划”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近5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98%,深造率50%,研究生就业率100%,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建有“先进材料与器件制备分析中心”,目前拥有PEALD-150A原子层沉积、Kurt J Lesker Company磁控溅射以及程序精密控制气氛炉等先进材料生长制备设备,拥有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分析仪、JEOL JEM-2100F透射电子显微镜、JEOL 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JSM-780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ORAN System SIX Model 300能谱分析仪、Bruker e-Flash1000背散射电子衍射仪等材料性能测试设备。具备从先进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到微纳器件研发的良好条件,可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科研团队与方向
1、纳米电化学及应用
该方向包括以下两个主要科研方向。
(1)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
该研究方向以设计制备新型的低成本的光(电)催化半导体材料为重点研究方向,以对催化材料的构效关系和电子能级的调控实现高催化活性为主要研究手段。力争在催化学科、材料化学学科、光电化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提高学校应用化学学科的综合实力,力争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培育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
(2)敏感材料与应用
化学信息素探测及其应用,主要针对与生物体相关的化学物质的探测技术、作用机理和系统集成进行研究。该方向涉及电化学传感、电阻变化型传感、电容变化型传感、场效应管传感中的化学反应、化学键相互作用、热力学/动力学过程及其与探测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化学信息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地外生物探测、公共设施安全、人体健康监测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智能生物材料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新型智能材料开发和能量转换机制,新能源、传感器件的设计和制造等一系列科学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推进军民融合应用开发。主要科研方向包括:
(1)智能纳米材料的宏量制备和纳米发电机
(2)能感知物体表面性质的智能材料
(3)新型二维能量存储转换材料和器件
(4)智能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器件开发
3.光电材料与器件
本学科方向包括以下两个主要科研方向。
(1)GaN基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GaN材料制备方法、外延结构、器件结构等问题,其器件应用包含发光器件和探测器件两大类。其中的发光器件研究范围包括GaN基黄绿光、蓝光、紫外、深紫外LED相关的核心材料、外延结构及器件制备技术。其中的探测器件主要针对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相对优势的紫外探测器和深紫外探测器。
目前,上述研究内容中,GaN基黄绿光、蓝光、紫外LED与截至波长360nm的紫外探测器单管器件均达到国际同步领先水平,并实现了产业应用。深紫外LED器件形成了阶段成果,正在针对产业级继续进行研发。探测器阵列处于研究初期。
(2)光电功能材料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门类较广,包含荧光粉、稀土发光材料、光敏化材料、光致降解、光触媒等与光相关的功能材料,以及与太阳能电池、新型储能装置相关的功能材料。其中荧光粉、稀土发光材料、光致降解和光敏化材料的研究获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部分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实用化可能。新型储能材料方面进行的探索也获得了一定的突破。
4.能源材料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围绕纳米发电机、纳米线传感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器件等方面以及融合柔性高输出光伏器件、锂离子电池器件、超级电容器等多种环境能量收集模块与能量存储模块构建的自驱动纳米能源系统,对大规模传感器网络实施供电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探索纳米材料新的合成方法,研究纳米材料的基本物性,优化器件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纳米尺度材料的独特性能以及组成器件过程中的复合效应制备出性能卓越的纳米能源器件。
获奖情况
资料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官网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平安)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